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實現東協加四 提高GDP 0.58個百分點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十二日電)新政府提出東協加四的目標,學者以模型試算,若能實現東協加四(中國、日本、南韓、台灣),對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GDP的正面效果最大,可提高0.58個百分點。其次是兩岸自由貿易協定,可提升台灣GDP達0.5個百分點。

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CTPECC)今天舉辦「連結兩岸、前進東亞:台商的因應之道」論壇,由CTPECC副董事長洪德生主持,邀請大和總合研究院全球首席經濟顧問劉憶如、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詹滿容、義美食品副董事長高志尚、東隆五金副董事長王鍾渝、CTPECC副秘書長江啟臣等人參與。

洪德生表示,大家都擔心台灣會不會被邊緣化,如果以經濟層面來看,主要看產業競爭力,產品有無差異化,生產鏈上是否保有優勢。

江啟臣表示,2010年至2020年將是東亞經濟整合的關鍵期,台灣若能實現東協加四(中國、日本、南韓、台灣),對台灣實質經濟成長率GDP的正面效果最大,可提高0.58個百分點,其次是兩岸自由貿易協定,可提升台灣GDP達0.5個百分點。

為強化國際競爭力,新政府提出東協加四的目標,日前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也指出,在兩岸關係正常化後,希望與對岸協商簽訂綜合經濟合作協議。

江啟臣表示,台灣經濟發展有很高比例仰賴對外貿易,中國、東協、日韓等都是台灣重要貿易夥伴,任何未將台灣納入的區域貿易協定,對台灣實質GDP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東亞經濟整合自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成立後開始整合,目前包括東協加三(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東協加六(澳、中、印尼、日、韓、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等,都在討論中。

江啟臣表示,兩岸若三通,雖可抵銷部分貿易轉向的效果,但依照各種模型模擬結果,兩岸經濟整合帶來的效果,比兩岸三通帶來的經濟影響更大。

江啟臣表示,東亞區域開發中經濟體中,優勢產業基本上都集中在紡織品、成衣及電機電子設備等三項產業,若進一步整合,將會加劇成員的競爭性。

不過,他表示,電機電子設備、紡織品、化學及塑膠橡膠製品、陶瓷製品等,由於出口競爭力一向不弱,在東協加N的大部分情境下,產能都可望呈現正面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