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官員:通膨是政治問題 非關總經或貨幣

標籤:

【大紀元6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十六日電)美國前商務部經濟與統計副次長保羅.倫登 (Paul A.London)今天在台北發表演說時表示,通貨膨脹是政治問題,是掌握價格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而不是總體經濟或貨幣問題,而且經濟與政治無法切割,可是我們的大學有時候忘了教。

保羅.倫登40年前是國務院派駐越南的外交官,當時來過台灣,稱讚台灣是經濟和政治奇蹟,今天上午出席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美國在台協會、台北市美國商會、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首度共同舉辦的「2008台灣競爭力論壇」,並以「美國與台灣競爭力面面觀」發表專題演講。

保羅.倫登今天是以多年前撰寫的「競爭解決方案:美國繁榮背後的兩黨秘訣」一書,向台灣發表有關美國競爭力的演說。

保羅.倫登自從二次大戰以來一直在協助其它國家從事「經濟改革」,但他表示,事實上,經濟改革在美國不是常用來討論的名詞。

不過,保羅.倫登說,美國雖然未使用經濟改革的名稱,也從來沒有一個完整的改革議程,但是美國在1970年時確實需要經濟改革,在70、80及90年代也開始進行。

包括汽車、鋼鐵、電話、航空、貨運及鐵路等各種美國大公司和工會當時都反對競爭,例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這種勢力龐大的企業,聘請數十位遊說者反對競爭和解除管制,但最後還是無法維持獨佔地位,而這些勢力強大的利益體是怎麼輸的,這個政治問題就是因為政治領袖願意支持「經濟改革」和「增加競爭」。

例如雷根總統給予汽車業和工會一些保護,以避開日本車廠的競爭,可是仍不足以中斷來自日本汽車的競爭,這改變了美國的汽車業,且日本進口汽車的競爭迫使通用汽車和美國汽車業,在1982年向美國鋼鐵業施壓,要求降價,這結束了壟斷式的鋼價。

保羅.倫登表示,美國如此緩慢、局部的經濟改革,具有可觀成效,即使今年美國的經濟正在掙扎中,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卻未造成太嚴重的通貨膨脹,就是過去40年經濟改革的結果。

保羅.倫登也對美國通膨問題發表意見,認為通膨是政治問題,是有力量掌控價格的產業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主要不是總體經濟或貨幣的問題。

保羅.倫登強調,越是探討經濟問題,越令人相信經濟與政治無法切割,亞當史密斯、凱因斯等經濟學家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可是我們的大學有時候會忘了教。

保羅.倫登指出,不過,以改革加強競爭雖然有必要性,但是競爭者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進行,還必須有環保、勞動和其他標準。

相關新聞
台股摜破8100 今日8000保衛戰
亞股倒一地 越南最慘
玉米價格 再創新高
越南台商總會長:通膨高  台商投資越南放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