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原民語文學創作獎得獎者:為巴宰族發聲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五日電)教育部第一屆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得獎人剛出爐,最特別是巴宰族人潘英傑、王潘美玉以巴宰族語寫成兩篇新詩參賽獲得優選與佳作,但兩位作者都強調參賽不是為了得獎,而是要為巴宰族發聲,使巴宰族正名能順利。

教育部官員表示,巴宰族語是全世界瀕臨消失危機的原住民族語之一,如今算是從加護病房搶救回來了。

巴宰族今天也由南投縣巴宰族文化協會理事長潘文輝率領八位族人出席教育部的頒獎典禮,潘文輝說,巴宰族是台灣原住民族很早就漢化的平埔族一族,原鄉主要在豐原岸里社、苗栗三義鯉魚潭與南投一帶,族人如今分佈到北、中、南部各地拚生活,合計五千餘人,也各自成立聯誼組織,例如從南投埔里愛蘭教會分散出去的族人,就有北區蘭僑、中區蘭僑、南區蘭僑的稱呼。

六十歲的潘英傑在南投埔里原鄉有很大的巴宰家族,族人繁衍達五代六百餘人,分散到台北縣三重、台北市等地,在台北市從事公車司機職業退休後,返回原鄉務農,兩年前寫成新詩「家園」,除了漢字,還用羅馬拼音混合英文的巴宰族書寫系統,他希望凸顯巴宰族語言讓政府知道巴宰語存在並讓別的族群認識巴宰族。

潘英傑說,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只有巴宰族語言流傳,是文字化深刻的語言,接近泰雅語系,還有現在式與未來式,中央研究院人類學者李壬癸還研究做出巴宰族群族語字典,顯示巴宰族語語言架構完整,在族中耆老帶領下,由九十五歲耆老潘金玉一句一句教給族人,這次得獎的王潘美玉七十五歲,是族裡第二代族語老師。

王潘美玉表示,平時努力在教巴宰族語,並不知道教育部舉辦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比賽,是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到愛蘭村研究巴宰族文化的大學生告知比賽訊息,臨時有感而發的寫了「憶祖歌謠」新詩,沒想到獲得佳作,而她更大心願是為巴宰族發聲。

潘文輝說,巴宰族與族語不是政府承認的原住民族與語言,巴宰族母語近年由族人努力教學流傳,並於200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發出公文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申請巴宰族正名,至今還沒有結果,據說政府要招標找學術團隊做巴宰族田野調查卻流標八次。

潘文輝指出,曾有澳洲人類學家來台灣做南島語系研究,發現台灣巴宰族語對家人的很多稱呼竟然和印尼原住民族語言一模一樣,巴宰族是南島語系民族之一,應該沒有疑慮,巴宰族人只能繼續努力爭取正名,也希望獲得政府重視而能順利正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