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台灣漢服泰斗 向新唐人漢服大賽致敬

人氣 31
標籤:

【大紀元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白亞仕台北報導)曾任國立歷史博物館第二任館長(1969年~1973年)、96歲高齡的台灣漢服史研究泰斗王宇清教授,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表示,經科學考古證實,漢服文化有將近一萬年歷史,「漢」並不是漢朝,而是自有史以來到了漢朝集其大成的「漢文化」為代表,其根本精神在「禮、義、廉、耻」四個字,而以「龍」為標誌,欣聞新唐人電視台即將舉辦「全球漢服回歸大獎賽」,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能向世界上推行漢服,對我國家有很大的貢獻,讓全世界人了解漢服文化是了不起的!我衷心的感謝、感謝,我要向你們(新唐人)致敬!

王宇清教授民國2年(1913)出生於江蘇高郵縣,1949年37歲時渡海來台,剛到台灣的時候沒有電視,電影院也不普及,民眾與軍中學校很缺乏娛樂,當時很需要一些舞台話劇腳本,王宇清就寫過三本舞台話劇本,演出時服裝搞不清楚,京戲服裝又不能用,導演跟他要服裝,因而引發他濃厚的好奇心與興趣,由於各大學、圖書館只有原始文史資料,找不到任何有關漢服的著作,於是他立志研究中國服裝史,後來寫下的教材在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與研究所教書,在台灣中國服裝史學科是我開創的。

在遼寧發掘50公尺地下的一個祭壇,前圓後方、非常精美,這是八千年前的一個考古遺址,裡面有石頭堆成的龍,龍的文化與前圓後方的思想早在八千年前已經存在,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與服裝史學淵源,像皇帝或媽祖頭上的戴冕,頂上冕版「前低後高」象徵謙虛、不能狂傲,冕版「前圓後方」則代表天地,在大戴「禮記」中載有天圓地方,天圓地方也是一種象徵,象徵規與矩,事事守規章、循規矩,而另外在六千年前河南地窖裡發現陪葬的右龍左虎骨骸,在山西省夏縣發現了六千年前半個蠶繭,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這些歷朝歷代的漢服都是千古萬古傳到了漢朝而集其大成,所以漢服不是指漢代衣服,而是萬古「漢民族」、「漢文化」承傳下來的服飾,以「禮」為總代表,以「龍」為基本符號標誌,而國之四維的「禮、義、廉、耻」就是他的基本精神。

中國自古素稱「衣冠文物」之邦,但對於歷代衣冠制度的系統研究,卻是學術界一項遺漏,很多漢服研究的東西都是我第一個發現的,以前人沒有講過,在中國大陸學者說古代漢服是壓迫奴隸的工具,其實根本不對,中國服裝的歷史完全是富道於器、文以載道,以禮義仁愛思想為中心,導之以德、齊之以禮,而國服制度代表「禮」、代表國家的制度,皇帝與臣子同樣遵行,這些陶俑(指史博館華夏五千年展品)都是有根據的,這些服裝都是千真萬確的,都是國家的財寶,我非常希望後起之秀能繼續我(半世紀以上)的研究,而將國服發揚光大!

王宇清教授桃李滿天下,有關他的服裝史學著作有:「中國服裝史綱」、「冕服服章之研究」、「徐福造象衣冠研究」、「歷運服色考」、「歷代婦女袍服考實」、「龍袍」、「中華服飾圖錄」、「周禮六冕考辨」、「歷代祭孔君臣樂舞衣冠考」「國服史學鉤沉」「冕服文化永耀中華的特質與衍生」「萬古中華服裝史」…等專書。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研究漢服一甲子 王宇清讚漢服大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屏東科技大學辦說明會
神韻藝術團 帶來全新服飾美學
漢服回歸 新唐人引領風潮
穿漢服年輕化 疊日聚會打版縫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