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現包家鄉粽 越南媽媽解鄉愁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莊育鳳、陳燦坤、詹士弘/綜合報導〕端午節快到了,麥寮鄉橋頭社區5日安排社區媽媽教外籍配偶包粽子,協助她們融入台灣生活;雲林縣老人保護協會及飛耀青年發展協會也包肉粽送給弱勢老人;口湖鄉成龍、過港國小則找來越南媽媽,教導小朋友認識越南粽,體驗多元文化。


每逢佳節倍思親,身在台灣的新移民媽媽端午節吃越南粽聊解鄉愁。(自由時報記者陳燦坤攝 )


橋頭社區發展協會昨與橋頭數位機會中心合辦「端午肉粽飄香傳鄉里」活動,協會理事長許山埔說,社區內有許多外籍配偶,協會在規劃端午應景活動時,發現許多外配都沒有包過粽子,也不知道台灣包粽子文化,所以請會包肉粽的社區媽媽教導外配包粽子。

昨天社區媽媽及數位中心志工利用「生產線」的方式,教外籍配偶摺粽葉、填米、放餡、再填米,最後包成粽子;從印尼嫁來台灣的劉素萍說,印尼也有粽子,口味和台灣不同,以前都是媽媽在包,昨天首次學包粽子,感覺很有趣。

雲林縣老人保護協會昨也舉辦端午節活動,除了包粽子、為老人量血壓與血糖外,還邀請拼布工藝老師廖美珍,指導民眾製做愛心香包,最後由志工分頭將熱騰騰的愛心粽子及香包,送給全縣約四百五十名失能、獨居及邊緣戶老人,希望在端午佳節,給老人家最溫暖貼心的關懷。

雲林縣飛耀青年發展協會則邀集北港低收入戶老人提前過節,除了一串肉粽之外,每個人還收到北港小秀才學堂清寒課輔班學童縫製的香包。

另外,成龍、過港國小鄉土教學找來越南媽媽,教導小朋友認識越南粽,甘玉枝、陶玉珍兩位新移民媽媽,指導學童依序鋪平芭蕉葉、竹葉,再將脫皮綠豆與糯米拌勻打底,最後放上一條五花肉,將粽子仔細折、捲成長條狀,一個狀似臘腸的越南粽便大功告成。

陶玉珍說,越南粽是由逃避戰亂的華僑將米食習俗帶進異鄉所形成,直到現在越南還保留端午節吃粽子的傳統,一聞到粽葉香便想到故鄉親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