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順差大減少 專家評原因對策

【大紀元7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8年7月10日華盛頓報導)中國上半年進口增長速度遠大於出口,貿易順差大幅度縮水,引起中國各界關注。有報導說,中國政府打算採取放緩人民幣升值步伐和提高出口退稅等手段刺激出口,但分析人士認為,這樣做是犧牲長遠利益的短視行為。

中國海關總署星期四公佈的報告顯示,由於出口減緩和進口猛增,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顯著下降。

同比降低12%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字,今年一到六月全國出口總值為6千6百6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21點9。進口總值為5千6百70億美元,同比增長百分之30點6。數據顯示,今年前六個月,中國貿易順差總計為9百9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貿易盈餘為1千1百25億美元,同比下降近百分之12。

進入2008年以來,中國貿易盈餘縮水幅度非常明顯。六月份是今年外貿收穫最大的一個月,貿易順差達到210多億美元,但是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百分之21。

成本↑幣值↑導致出口↓

美國國會信息研究部國際貿易分析師維恩·莫裡森認為,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暴漲增加了中國進口的成本,導致進出口平衡出現傾斜。但是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出口的急劇下降是中國貿易順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出口的下降部份受到中國今年貨幣大幅度升值的影響。自從2005年中國允許人民幣和美元脫鉤以來,人民幣已經升值了大約百分之20。貨幣調整的效應已經開始在國際貿易中顯現出來。以美中貿易為例,今年一到四月,美國從中國進口只增長了百分之3左右,而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卻在同期猛增了百分之20以上。」

不再廉價 外商漸撤

中國海關總署表示,今年上半年,服裝、鞋帽和紡織品等傳統產品的出口增長勢頭明顯放緩,其中服裝出口只比去年增長了百分之3點4。這些傳統出口產業的產品附加值較低,中國曾一度打算減少這些產品的出口,以提升產業鏈,促進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但是美國國會信息研究部的國際貿易專家莫裡森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相當數量的勞動力就業依賴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傳統出口產品的下降使政府面臨巨大的壓力。

「由於貨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中國已不再是非常廉價的製造業大國。不久前一位香港官員宣稱,今年將有大約兩萬家港商企業撤離中國。」

面對這種壓力,中國總理溫家寶、副總理李克強等經濟官員最近頻繁視察廣東、浙江和江蘇等地的紡織服裝企業,警告全球經濟放緩給這些產業造成的影響,要求它們保持生產和出口的穩定增長。

事關穩定的政治問題

華盛頓政策性刊物國家週刊的國際經濟專欄記者布魯斯·斯托克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出口下降在中國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關係到保證國內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的政治問題。他預計中國政府將採取一系列措施保持出口穩定增長,其中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值得密切關注。

「我認為你可能會看到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將繼續減慢,當然政府不會公開宣佈這樣做,也不會向西方承認,但是我們將看到人民幣升值的步伐放緩,甚至保持一段時期的穩定。」

增加退稅 鼓勵出口

官方的中國證券報透露,面對出口放緩,尤其是傳統產品出口增速明顯減慢的壓力,政府將把紡織業的出口退稅由目前的百分之11增加到百分之13,服裝製造業的出口退稅有百分之11提高到百分之15,以刺激這些產業的出口。

犧牲宏觀利益的短視行為

美國國會信息服務部的國際貿易評論員莫裡森認為,無論是停止或放緩人民幣升值的進程,還是提高獎勵出口的政府補貼,都是以犧牲宏觀經濟利益為代價的短視行為。他說:

「出口並不是中國經濟的全部,提高國內需求才是促進經濟的長久之計。我認為,沒有任何國家可以不惜代價全部依賴出口,因為那樣做就等於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風險太大。美國過去幾年一直試圖說服中國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擴大國內需求。」

莫裡森表示,隨著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經濟進一步放緩,市場需求還將進一步下降,他預計今年下半年中國的出口增長將會進一步放緩。

關鍵詞:中國,出口,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刺激出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十六計】大行評析恆指成份股記錄簿(7月9日)
閩農失地又失子 拒與警方私了
袁世凱時期孤品結婚證亮相
哈珀再向中方提及被囚加公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