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商周遺址當磚瓦窯 古長城植樹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訊】重慶商周時期重要的遺址,3000多年前“巴渝文化交流中心”,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被用作磚瓦窯燒掉!而平頂山市葉縣和南陽市方城縣交界處的一段楚長城遺址被人以“綠化荒山”的名義破壞。

*出土了上萬件陶器碎片

河嘴屋基土遺址在合川區銅溪鎮彎橋村,涪江右岸的台地上。近日,重慶市考古所在那裏進行勘察和發掘,發現了一處商周時期遺址,出土了上萬件陶器碎片,上面繪有繩紋、網格紋、菱形紋、堆紋、太陽紋等圖案,經初步拼接,發現造型多樣,羊角尖底杯、炮彈狀的杯子、高領壺、直口深腹缸……其中還有神秘的船形杯,這在渝東峽江地區的商周遺址中很少見。這種杯子一頭方,一頭圓,底部呈弧形,如同一艘小船,用途至今還不清楚,但表明重慶的遠古祖先在注重物品的實用性之外已經開始關注其藝術內涵了。

據介紹,這些陶器風格既有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十二橋文化”遺風,又有渝東峽江的“石地壩文化”元素,同時也接納了中原文化,具有兼收並蓄的文化風貌。

“很可惜啊,要是當時保護得好,應該會有更大收穫!”市考古所領隊方剛介紹,在發現遺址時,上方修建有幾座磚瓦窯,遺址僅存面積只有300多平方米,上萬平方米台地遭到極大破壞。

文物工作者在清理遺物時,發現有的珍貴陶片甚至就“鑲嵌”在磚窯牆壁上,只能小心把它們“摳”下來。據瞭解,如果遺址沒有遭到破壞,極有可能找到保存較為完好的商代大型宮殿式木結構建築和小型干欄式木結構建築群等遺蹟。儘管磚瓦窯早已停工、廢棄,但遺址已不能復原。

*此處以前是重要交流中心

“這處遺址意義非常重大!”據考古所文物專家介紹,嘉陵江流域一直被看作是重慶對外交流的一條重要通道,但重慶境內一直沒能發現能證明這個推斷的遺蹟。而河嘴屋基土遺址彙集了重慶和成都地區兩種文化,能夠說明當時這裡是一處重要的“巴渝文化交流中心”。據瞭解,河嘴屋基土遺址商周文化的堆積厚達 3.6米,這在眾多的重慶峽江地區商周遺址中是最深的。來源:重慶商報

*“土龍”慘遭“開膛破肚” 河南楚長城遺址被以綠化荒山名義破壞

平頂山市葉縣和南陽市方城縣交界處的一段楚長城遺址被人以“綠化荒山”的名義破壞。被破壞的楚長城遺址位於葉縣辛店鄉小梁溝村附近,長約2公里,當地人習慣稱之為“土龍”。

現場看到,這條“土龍”大部份已被破壞。據該村群眾介紹,有人承包了此段荒山,為栽種樹木在今年春天就用大型挖掘機等施工機械在此施工。原先與周圍山岡、坡地和諧地融為一體的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楚長城,已慘遭“開膛破肚”,變得支離破碎。

當地一位姓徐的男青年告訴記者:這段“土龍”遺蹟是至今遺存得相對完好和形態最為清晰的一段,在兩縣邊境蜿蜒曲折很好看,去年縣裡組織的楚長城考察隊經過時,電視台都還錄了像,還播放了我們這一段“土龍”(長城),現在弄成這個樣子,真的很可惜!

據葉縣文物部門負責人介紹,2007年4月中國長城研究委員會會長成大林先生曾到葉縣與方城縣交界處的辛店鄉境內的老寨山-確大山-轉山-要山 -龍頭山一線考察,發現和確認了一段較為經典和完整的當年楚國古長城遺存,初步認定其修築和使用的時間不晚於戰國時期,其修築特點有三:一是就地取材,有土則以土築,無土則以石壘;二是沿山勢北側險峻處,取城垣南側土石,築城垣以增其險;三是可通人處修築城垣,山勢險峻不可通人處(如壕溝、懸崖等)不再修築,與《水經注》所載吻合。

這次被破壞的“土龍”正在成大林先生認定的範圍內。據悉,承包開發此段荒山的是葉縣某醫院的一個職工。

*文物部門執法遭遇尷尬

既然是有價值的文物,在遭到破壞時為何沒人制止呢?

小梁溝村村支部書記王規無奈地表示:以前老百姓都只知道那是道“土龍”,去年秋天縣裡來人察看過這裡的“土龍”,說是古長城,但沒有立個標誌或“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類的牌子,所以在承包商毀壞時也不好制止。

而葉縣文物部門在接到報告後立即派人到現場測量和拍照,但也遇到了執法尷尬。據瞭解,平頂山市境內有長數百公里的楚長城遺址,由於種種原因大部份沒有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彩繪美軍宿舍遺址 文大學生帶動社區意識
揭遼金墓葬  千年芝麻首現北京城
龐貝古城遺址失修 義政府宣告緊急狀態
美國建國史話(2):早期歐洲探險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