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收愈多愈不環保 保特瓶減量從心做起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報導】瓶裝水不環保 減買運動正待上路─台北1(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八日電)台灣資源回收推動績效不錯,屢屢吸引國外官方、民間觀摩。只是,當保特瓶回收愈收愈多,逐年創下新高,不免令人反思「這樣真的就是環保嗎」?雖然保特瓶可重複使用,實際卻經常被「用完即丟」,環保官員明知「源頭減量」才是王道,但政策工具有限,要改變須消費者從「心」做起。

台灣的「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將全民納入回收體系,搭配回收獎勵及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等設計,績效在世界排名數一數二,向來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對外宣傳的首選,其中,回收率百分之百的保特瓶更是首選中的首選,除了統計每年回收數量約九萬公噸以外,為細心換算總回收容量體積「可以堆滿三座台北101大樓」,宣傳效果與戲劇張力兼具。

小小一支保特瓶(以六百西西裝為例),使用的PET塑料只要二十公克,每年可回收九萬公噸,代表每年可被消費的保特瓶多達四十五億支,等於連嬰兒在內的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每年每人消費約兩百支,數量驚人。

長期推動生活環保運動的環保媽媽基金會董事長周春娣表示,保特瓶可以被重複裝填,但商業運用上,主要用於裝填碳酸飲料、茶飲及礦泉水,這些內容物消費者難以再充填,對消費者來說等同「一次性使用商品」,與衛生筷、免洗餐具一樣都是環保大敵,如果再加上製造、運輸過程中耗費的電、水、汽油,更是不環保。

環保署統計最近幾年回收的PET塑料數量,2004年八萬公噸、2005年八萬一千公噸、2006年九萬一千公噸、2007年九萬七千公噸,逐年增加,以2006年、2007年相差的六千公噸換算,等於一年之內台灣人又多消費了三億瓶六百西西裝的保特瓶飲料。

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秘書林建輝說,保特瓶回收量愈收愈多,與源頭減量目標漸行漸遠,雖然知道需要改變,確有實際困難。

他指出,保特瓶飲品不斷推陳出新,行銷手法又多著重「人手一瓶」、「隨時隨地擁有」形象塑造,「我們看了也很著急啊,但又不能干預市場機制」,只能儘量做好資源回收,「至少這方面我們做得很好」。

鑑於保特瓶的「可重複使用性」長期被忽略,英國已有民間公司開始試辦回收五公升以上大容量保特瓶,洗滌後充填礦泉水再上市銷售,但會註明保特瓶是使用回收品,吸引有環保理念的民眾購買。

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處長何舜琴說,保特瓶要回收重複使用,必須再訂新的規格標準,環保署內部曾討論修法,賦予環保署指定某些品項保特瓶須回收重複使用,因牽連甚廣,歷經數年還沒有定論。

周春娣、林建輝、何舜琴都承認,保特瓶被過度使用,的確是個環保大問題,在自由經濟制度下,政府能使用的政策工具相當有限,消費者明知保特瓶可重複使用、瓶裝飲品大多是糖水加料,卻還是用完即丟、買了再買。

物價高漲使荷包縮水,保特瓶飲品動輒要價新台幣三十元上下,隨身杯喝開水,健康又省錢,加上節能減碳議題當紅,正是改變保特瓶使用習慣的好時機,政府環保部門、環保團體不妨把握時機多加宣傳,呼籲消費者落實環保,從「心」做起,即日起減少購買保特瓶飲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