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週:民主印度將戰勝專制中國

人氣 1
標籤: ,

【大紀元8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涂佐岸編譯報導) 近來的世貿杜哈回合談判中,中國及印度很難得地站在同一陣線。由於中國一向支持印度的勁敵巴基斯坦,且兩國均不斷尋求經濟勢力的擴張,因此二者長久以來皆處於相互較勁的狀態。而據近期《商業週刊》分析,由於民主制度蓬勃發展,印度最終將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超越專制的中國。

民主讓經濟發展更長遠穩固

專制政權往往只能在短期,創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成果,不過長遠來說,這類型的社會經濟模式,通常導致社會經濟的扭曲;但反觀民主社會,由於經濟及社會資源的運用可以透過巿場力量達到配置效率,往往使經濟成長得以持續長久且穩固安定。

上世紀80年代,中共官方藉低估人民幣,集中全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近年來,中國GDP兩位數字成長、龐大的外匯儲備、日增的外資投資、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從城市延至內地,但是經濟和社會扭曲的現象隨著通貨膨脹出現,資產泡沫化、生產過剩和貪瀆橫行,現在人民幣匯率更讓中共官方陷入升貶值的兩難。

相對地,實行民主制度的印度,擁有土地所有權和法治兩大優勢,有利於資本形成及商業活動,因此,就算現在印度的民主制度,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還在混沌不堪、甚或令人沮喪,但長遠而言,經濟表現終將超越中國。

中國農民無地權 動盪不安

印度處在一個漸進式轉變的開始,正在推動尖端科技和其它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預計到2025年將吸引超過2億農村居民到城市定居。這項變遷有利於3千萬農民和依附在農業的1.7億人口,因為若出售這些土地,到2025年可望創造超過1萬億美元的資本,這種資本對印度經濟的乘數效應,將可能超過3兆美元。

相比之下,中國7.5億農民只能承租土地,對於所承租的土地也無借貸權,所以基本上他們沒有任何資產。事實上,根據中國官方的數字,每年有超過20萬公頃的土地是從農民手裡取得,很少的補償或根本沒有補償。

據估計,1992至2005年間由於土地的徵用,有2,000萬農民被逐出農業,以及1996年和2005年間,中國有超過21%的耕地,一直處於非農業使用。

結果並不令人意外,2005年經報導的群體性事件超過87,000件,比2003年增加50%。許多省級政府使用便衣警察毆打、恐嚇、或逮補那些任何敢反掠奪土地的農民。而且,可以預期,這些政策的受益者是開發商和腐敗的中共官員。

欠缺法治 中國致命傷

中國和印度,未來的微軟(Microsoft)或英特爾(Intel)將會在何處產生?毫無疑問的不會在中國!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沒有足夠保障商業活動的法律制度。法治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應該是公平和正義的,它確保個人自由被尊重、財富積累,而不是嘉惠特權或是與特權連結的人。

印度成為一個法治的國家,已超過100年。這個法律制度受到國際尊重,並提供人身保護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法治的建立,使社會行為變成可預測和穩定,促使企業活動蓬勃發展。

印度證券交易所有多達6,000多家上市公司,相比之下,中國證券交易所大約僅有2,000家上市公司。更進一步,印度6,0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大約100家是國營企業,但中國2,000家上市公司中,卻有1,200家是國營企業。

印度有100多家公司透過首次公開發行,成為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中型公司。中國也有許多資本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但是大部份都是國營企業,僅能看成是獨資的龐然大物,而不是輕巧靈敏的私人企業。最近一項調查也發現,中國最富有的2萬名有錢人中,95%以上都與共產黨官員有直接關係。

中國的法律制度對財產權提供的保障極少,所以在2007年國際財產權有關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指數上,中國與尼日利亞列屬於同一等級。事實上,據代表微軟、華特迪士尼和威望迪公司(Vivendi)的遊說團體估計,2006年中國的電影、音樂、和軟件盜版總值約已達到22億美元。但事實上,這個數字有低估之嫌,因為它不包括受官方控制的公司運銷到海外的盜版品。

當法治得到投資人和外資企業的信任時,將促進更多的發展研究投資匯入。舉例來說,現在全球150家頂尖的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置研發基地,此外,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也證實,印度是除美國以外,比任何其它地方有擁有更多公司的國家,更證明自由市場和法治社會是培育創新的搖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增進對愛滋病瞭解  印度兄弟單車穿越北美
奧運前大陸民主人士呼喚「人權聖火」
山西民主人士 中共奧運將可能爆發民怨
家庭教會聯合會主席被趕出北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