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房地產哀鴻在中國蔓延

標籤: ,

【大紀元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芸編譯報導)最近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商業用房和居住用房的平均價格,今年7月較去年同期成長7%;不過房地產經紀人表示,中國房價已經從今年初的高點開始回落,成交量也猛跌,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萬科集團,8月的成交量較去年8月下跌35%。

紐約時報9月11日在〈房地產哀鴻在中國蔓延〉(Real Estate Woes Spread to China)一文報導,繼美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家之後,中國大陸的房地產業也正面臨萎縮的局面。

由於中國出口放緩、股市重挫,這兩項因素造成經濟學家所稱的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也導致了房地產的哀鴻。

房地產經紀人說,成交量急速下滑首先出現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接著在其他地區蔓延開來。面對業主萎縮的問題,賣主就只好商業用房與居住用房都降價求售。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房價下降幅度達10%~40%。

在中國的其他城市,房市的成交量慘跌,房價則是才要開始下降,例如哈爾濱的房市成交量下降了2/3,它的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只跌了4%。

房地產降價風潮 華南地區受創深

廈門一家房地產經紀人黃莎(音譯)說:「現在人們在購房上深思熟慮,會花很多時間思索才決定是否購買。」

中國內地城市受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波及較小,重慶一家房地產經紀人丹燕(音譯)說:「今年重慶房市的成交量減少20%~30%,不過,房價則是持平。」

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東南沿海城市,在房地產降價風潮中波及最深,有些問題已產生效應在亞洲其他地區擴散。

香港地產服務公司(Hong Kong Property Services)首席執行長吳費德(Freddy Wu)說,該公司發現中國投資客購置香港公寓,近幾個月有1/10拖欠頭期款;很多中國大陸投資客的現金被綁在股市與房市。

中國大陸一些城市的地平線上仍可見到起重機,不過,美國最大的玻璃製造公司Guardian Industries首席執行長Ralph J. Gerson說,蓋辦公大樓用的高科技絕緣玻璃(high-tech insulated glass),在中國的需求量大幅驟降。

「房市以前曾經迅速繁榮,現在則是成長緩慢。」Ralph J. Gerson說。

房市與股市低迷效應 民眾消費意願低

紐約時報記者說,不過,不像美國次級房貸衍生的信用危機,中國房市問題目前不會對中國金融穩定構成威脅。

原因之一是,在中國的銀行要求支付30%以上的房屋貸款做為頭期款,在美國的銀行則無此要求。另外,許多中國人仍然付現買房,尤其在鄉下地區。

穆迪(Moody’s)的中國銀行分析師Los Wah表示,中國的銀行當前可以度過房價下跌的風暴,不過如果中國經濟問題持續擴張,得留意他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他說:「我們不認為會造成嚴重的問題,但是如果房價跌的更慘的話,這將不僅僅是房地產部門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的麻煩給中共領導人帶來進退兩難的困境,因為他們同時要處理上海股市自去年10月的高點慘跌2/3,這兩者結合會帶來負面效應,使得中國消費者認為手頭沒錢而減低消費的意願。

房市有沒有明天 專家說……

房市下跌也影響到一般中國老百姓,一位住廣州的48歲保險銷售員李彬(音譯)表示,她在2002年購買1000平方英尺的三房公寓,一年前她投入4,400美元到股市,已經賠了2/3,她擔心房地產將會是下一個賠錢品。

「我不考慮買第二間房子當投資,因為最近聽到股市與房價要持續下跌到明年。」李彬說。

紐約時報記者認為,問題的所在,一部份來自於嚴重的信用緊縮。直到去年冬天,中國央行再次提高準備金,一些中國商業銀行就得注入更多的資金,以便延緩放款與控制通膨。商業銀行以持續貸款給大公司客戶為回應,而抑制住其他的放款。

中國央行資料顯示,整個房貸從今年3月至7月重挫1/3,這些貸款幾乎都是抵押貸款,因為中國人一般都是用現金購物或買車。

「房市正在崩盤,真是難以相信,大部份都是抵押貸款;我沒看到房市部門有何進展。」美國華府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一位專精中國財經的分析師拉迪(Nicholas R. Lardy)表示:「成交量急速下降,反映出房屋的需求不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市場營銷系列】中國的錢如何扶持美國的房市
外儲損失 北京不願面對的真相
布什信心喊話 接管「二房」為經濟打強心針
景氣超冷  英房市交易創30年最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