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物價指數下跌 實際感受物價便宜恐需半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 5日電)台灣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最新物價變動,去年第四季的消費者物價漲幅急速縮減,物價走緩趨勢確立;不過消費者要實際感受到各項物價下跌,恐有半年不等的時間落差。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縮小至1.21%,去年第四季 CPI漲幅急速縮減,由第三季的4.52%縮減至第四季的1.83%,顯示國內物價已轉趨緩和。

去年全台歷經物價暴漲暴跌的一年,CPI年增率在去年7月創下5.81%的高峰,當時國際油價狂飆,家庭用電費率調高,旅遊旺季機票、旅費都調升,加上颱風接連來襲,菜價上揚,消費者感受到十足的物價上揚壓力。

不過下半年隨國際原油及穀物價格大幅下滑,油料費、液態瓦斯價格、國外旅遊團費等都調降,冬季蔬果大量採收,加上年終百貨特惠促銷,使消費者物價指數逐漸下跌,去年12月CPI年增率跌至1.21%。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表示,去年的物價波動劇烈,去年第四季以來物價漲幅明顯縮減,但與民眾實際感受可能有段差距,一般而言,可能需要半年不等時間,才能將上游廠商跌價空間反映到零售市場價格上,而且每項商品成本結構不同,反映跌價的幅度、快慢也有異。

近期物價走緩,除油價外,消費者對其他民生物品跌價感受仍不深刻,主要是考量整體成本後,零售端的降幅不會和上游原料價格的降幅完全一致。

例如食物類,大宗穀物從去年高點下跌至今,跌幅超過四成,但上游原物料跌幅要反映到零售端,可能受到零售商仍有高價買進的存貨尚未消化完畢,或受到合約尚未到期等影響,使零售端食物商品價格跌幅有限。

根據主計處最新調查,去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1.21%,但代表上游廠商、原物料價格變動的躉售物價指數,12月年增率已是「-9.11%」,創下民國88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吳昭明表示,躉受物價指數下跌,這代表上游廠商端,已反應進口原物料、出廠價格的下跌,但消費者物價指數仍較前一年同月上漲1.21%,就是商品從上游到下游端價格變化時間落差、成本結構等因素所致。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變動,反映的是一般民生物價、消費者在零售端買到的價格變化;躉受物價指數(WPI)則是反映上游廠商出廠價格、原物料進口價格的變動。

未來物價趨勢是走跌,就算漲價也不會大漲,每項物品的跌幅與速度,要看廠商吸收成本的速度而定。

例如油價有浮動機制,降價反映就會很快,不過如上班族外食的家外食物等,因成本結構並非只有食物材料,還有租金、電、燃氣等綜合成本,未來反映跌價恐怕會比較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