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盜竊手法日新月異 華諮處講座如何防備及自保

人氣 1

【大紀元9月25日訊】科技進步,讓人更容易成為騙徒或盜賊的受害者!華人諮詢服務處房屋理財計畫、耆英就業計畫與伊利諾州檢察總長麥迪根(Lisa Madigan)辦公室於9月22日合辦「消費欺詐及身份盜竊」講座,目的就是教育群眾如何對這等罪行防範未然。

講座是日上午於華諮處廖錦良大樓二樓禮堂舉行,出席者逾八十人。伊州檢察總長辦公室應華諮處房理計畫邀請,派遣策略通信中心社區外展主任薩塞多(Eric Salcedo)出任講員。華諮處房理主任劉振斌擔任中文翻譯,華諮處耆英就業計畫與房理計畫多名職員從旁協助,而渣打第一銀行(Charter One Bank)亦派員到場於講座後解答有關銀行帳戶、貸款與信用卡的問題。

薩塞多首先指出,去年伊州檢察總長辦公室接獲的身份盜竊求助個案高達一萬三千宗,可見問題的嚴重性。他問出席者如何處理自己或家人的個人或財務資料如銀行及信用卡結單、含工人卡號碼的文件等,他建議大家不應在家中隨處擺放這些重要的文件,予來訪者有機可乘,將之取走作不法用途;對於毋須保存的文件,他建議使用交義切割碎紙機將之徹底碎掉才丟棄,因為有些拾荒者,特別是吸毒者,往往願意花很多時間把從垃圾箱檢到的未經徹底碎掉的重要文件還原,然後將之賣給毒犯或假卡犯罪集團,後者便會利用這些資料來盜用受害者的身份以奩財。

薩塞多補充謂,另一個導致身份盜竊案激增的原因,是科技的進步,特別是電腦與互聯網的普及,促使高科技犯罪行為應運而生。

薩塞多接著解釋,現時罪犯會假借金融或財務機構的名義,同時向數以萬計或甚至十萬計的人發出電郵,以各種理由如電腦系統故障需要客戶重新登入才能解除其遭凍結的帳戶等,以套取受害者的帳戶登入名字及密碼。他說這種行騙技倆稱為「Phishing」(可譯作「漁翁撤網」),正所謂願者上釣,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人回應,罪犯已能套取可觀的私人資料。

「此外,有些罪犯會使用一種小型、毫不起眼的稱為「Skimmer」的讀卡裝置,暗地裏讀取受害者信用卡或扣數卡磁帶上的電子資料,所以大家光顧不熟悉的商戶或餐館時,應小心使用信用卡或扣數卡,若不放心,最好還是以現金付帳。」薩塞多說。

薩塞多表示,大家若懷疑自己的身份遭盜竊,應該報警;向有關的金融機構報告;要求信用報告公司(TransUnion、Equifax、Experian)在自己的信用報告上加個被盜警報;致電伊州檢察總長辦公室身份盜竊熱線(1-866-999-5630)備案等。◇


圖:罪犯利用寫卡器(1)把從讀卡器(2)讀取的受害者電子資料,複製到空白的信用卡(3)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社服機構籲挺HB174法案 避免項目被砍
芝民宅變公所,聚賭被抓
芝華埠犯罪率下降 仍時有惡性案件
芝華埠郵局將關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