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單騎糖鐵之美 學者盼軌、道並存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0月2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南縣報導〕縣府推動糖鐵沿線闢建自行車道,但是自行車道完工,糖鐵卻逐漸消失,成功大學講師曾吉賢建議,自行車道與糖鐵可規劃並存,單騎民眾可同時欣賞糖鐵之美。

推動烏樹林糖廠五分車復駛的曾吉賢,日前接獲社區反映早年行經社區的台糖鐵路,在縣府推動闢建自行車道之後,鐵軌都被覆蓋住,原本爭取五分車復駛的規劃可能永遠無法實現。

曾吉賢前往土溝村過埤部落1處已闢建與正要興建單車道的廢棄糖鐵平交道勘查,發現已完工單車道,雖可看到鐵軌,但枕木基座都被覆蓋,無法行駛五分車,而在未興建單車道的糖鐵,仍可見到完整的水泥枕木基座。

他說,台糖小火車「五分車」,因國際鐵道軌距標準軌為1公尺又43.5公分,台糖則為76.2公分,台糖的窄軌約為正常軌距的「五分」而得名,是日治時代留下來的規格,目前已成為台灣珍貴的鐵道文化資產,為了規劃單車道,讓糖鐵消失,相當不值得。

他建議,自行車道不管規劃單線或者雙線道,可導入博物館展示空間的概念,透過某種程度的保護措施,將沿線的鐵道完整保存,讓民眾沿著自行車道也能深入糖鐵沿線設施的歷史。


縣府推動糖鐵沿線闢建自行車道,珍貴糖鐵文化資產卻逐漸消失,鐵道文化工作者曾吉賢建議兩者並存。(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攝)

珍惜文化財 展望大台南

自由時報記者王涵平/特稿

糖鐵與大台南發展歷史息息相關,主政者高談重建熱蘭遮城,不如妥善維護與民眾生活仍有切身關係的珍貴文化資產,更能貼近基層感受,踏實展望大台南遠景。

2004年,糖業鐵道論壇在新營糖廠舉行,與會者從歷史、文化、產業等觀點提出專業論述,呼籲台糖重視珍貴糖鐵文化資產,永續經營糖鐵。

2009年,台糖早已拆了新營糖廠的巨大煙囪,糖鐵觀光五分車每況愈下,糖鐵沿線推動興建自行車道,愈來愈多的單車道完工,糖鐵鐵軌也愈來愈少。

狗吠火車,在主政者距離基層愈來愈遠之際,是常見的事。

然而,面對台南縣市合併之後,主政者扮演火車頭的重要角色,如無法真正關顧基層民眾與土地的心聲,遑論能有擘劃與執行大台南發展的寬闊格局。

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終能在最後關頭勝出,然相較於熱蘭遮城,基層可能更深切感受遍佈中南部3000多公里糖鐵的意義。

日本鐵道專家岡本憲之認為,保存鐵道活動可表現國家文化水準高低,而守護消逝的鐵道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每個人做為文化人的意識。

要高談歷史文化願景,主政者除了肚子裡的墨水要夠,恐怕還得先低頭看看土地的痕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