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升息聲起 新興市場歡天喜地

【大紀元10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澳洲率先開了升息第一槍後,印度調整貨幣寬鬆政策,接著挪威也宣布升息,成為歐洲第一個升息國家。未來市場焦點將移轉至升息與通膨議題,此時該如何展開投資布局?投信法人認為,根據過去經驗,商品、新興市場可望成為受惠主力。

全球景氣邁向復甦,繼澳洲升息之後,印度央行前天召開利率決策會議,雖然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利率不動,但卻意外將銀行法定流動比率提高,造成印度股市這兩天持續拉回;市場解讀,印度央行貨幣政策趨於緊縮,未來可能率先亞洲國家升息,時間點可能落在明年第一季。

至於根據券商預期,除了印度可能率先升息外,新興國家中的南韓、菲律賓,率先升息的呼聲也不低;至於挪威28日舉行的利率會議中宣布升息,成為歐洲第一個升息的國家。

景氣回春、全球陸續吹起升息風,通膨疑慮再起,觀察過去兩次核心物價CPI指數升高期間,全球各主要指數表現,結果發現,第一次落在2004年2月至2005年9月期間,表現最好為拉丁美洲指數、能源指數、新興東歐指數;第二次發生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當時CPI由1.3%升至5.6%,漲幅較大的是拉丁美洲指數、礦業指數、能源指數。

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焦威文認為,隨著景氣的好轉,通膨議題開始浮上檯面,根據過去經驗,在通膨升溫期間,新興拉美等新興市場或商品等,表現相對較好。他並且強調,10月以來,從澳洲、印度到挪威,一連串的訊息已經透露全球通膨有開始回溫的情況,現階段若要投資,包括新興市場、商品等應較有表現機會。

施羅德全球主動組合基金經理人王翰瑩認為,全球經濟恢復元氣,澳洲可能在第四季再度升息,印度與南韓則因為經濟復甦步伐較快,率先升息機率也不低。一般在經濟邁入升息循環下,商品資產表現較佳,投資人不妨多留意。

相關新聞
美聯準銀行總裁:通膨風險仍低 無須太快升息
南韓央行總裁暗示未來升息腳步可能加速
歐美股市短線高檔恐震盪 新興市場續看俏
缺乏新應用  2010年手機市場成長動能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