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魅力人氣旺 布萊爾任歐盟主席呼聲高

【大紀元10月6日報導】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Blair)離開唐寧街(Downing Street)官邸,卸下首相職務兩年後,以呼聲極高的歐盟理事會主席(European Coucil president)候選人身分,再度回到政治舞台。歐盟可能很快就會選出理事會主席一職。

據中央社報導,新的歐盟改革條約簽署並批准之後,這個實際上是歐盟總統的角色,將由27個會員國領袖共同指派。愛爾蘭上週末公投結果認可條約,有助於理事會主席誕生。

新職位的職權尚未明定,首位主席很可能大抵定義這個角色。關鍵在於,究竟會由沒沒無名的行政官僚出任,或者由布萊爾這樣的政治明星脫穎而出。

已經有跡象顯示,56歲的布萊爾獲得強大支持。即使他與不苟言笑的後繼者布朗(Gordon Brown)有長期競爭關係,英國各界領袖仍公開表示支持。

英國民意調查機構「伊普索斯莫里」(Ipsos Mori)負責人沃斯特(Robert Worcester)表示,雖然布萊爾在國內的聲望不高,但在美國與歐洲大陸的人氣卻有助他參選。目前布萊爾尚未宣布角逐理事會主席。

沃斯特說:「他在美國非常受歡迎,在歐洲也有一定人氣,但在國內可不一樣。他支持伊拉克戰爭,又說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存在,這些都讓英國人無法原諒他。」

這個職務最早可能本月即確立,不過歐盟官員並未說明確實日程。

1997年大選獲壓倒性勝利後,年輕又辯才無礙的布萊爾出任首相,執政10年後才為平息工黨(Labour Party)內部的反叛而卸任。之後他馬不停蹄地旅行全世界,不但擔任中東和平進程特使,也在美國授課,並舉行價碼頗高的演講。

不同於其他其他通常較少為人知的歐洲官員候選人,布萊爾在全球享有盛名,並與許多世界領袖有直呼其名的交情。布萊爾的名流地位並可立即提高新職的信用度。

但布萊爾競逐這個職務─部分英國媒體表示他的前幕僚長正在幕後為他爭取支持─也可能疏遠「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各領袖們。預期最晚明年6月舉行的下屆大選,保守黨可望擊敗工黨取得政權。

在摩拳擦掌,準備對工黨領導階層發動光榮革命之際,這些保守黨領袖們不樂見布萊爾再起。

保守黨堡壘之一的倫敦市長強森(Boris Johnson)昨天表示,許多英國人不樂見布萊爾在未經選舉的情況下「突然化身成歐洲的跨界代言人」。

其他可能的主席候選人也正列入考慮中,不過他們都沒有布萊爾的明星地位。但部分會員國的領導人可能更偏好這類人物,因為他們期待推派一位不會掩蓋自己光芒,或是偷走過多媒體注意力的名譽領袖。

即將離職的德國外交部長史坦麥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希臘外長巴可楊尼斯(DoraBakoyannis)、前奧地利外長普拉斯尼克(UrsulaPlassnik)、荷蘭總理巴克南德(Peter Balkenende)、盧森堡總理榮科(Jean-Claude Juncker)與前芬蘭總理李波寧(Paavo Lipponen),都曾被提及是可能的歐盟主席人選。

新任理事會主席將在27個會員國元首的私下會談中選出,不經過任何公共審查。

「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歐洲研究所」(European Research Institute)主任梅農(Anand Menon)說,在競逐彼此均未明確定義內容的新職權力時,主席與最高代表很可能發生衝突。

梅農表示,「布萊爾似乎聲勢頗旺,但也有人對他感到不安,因為伊拉克問題、因為歐元、也因為他被一些人視為缺點的政治野心。」(譯者:中央社林仟懿)

相關新聞
富爸爸的成功密碼(1)
富爸爸的成功密碼(2)
國會質詢如行刑  前英相悔選錯行
新唐人週五直播預告:美國為何把中國列為利益挑戰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