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的關鍵議題

【大紀元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達丹麥哥本哈根編譯報道)12月16日,美聯社發表署名邁克爾‧馮‧彪羅(Michael von Bulow )的文章,題為:「哥本哈根氣候談判的關鍵議題」。他列出了他所聽到的,在氣候峰會談判期間所論及的關鍵議題。

溫室氣體排放

工業化國家面臨著削減更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使全球變暖氣體排放量的壓力,而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則受到要其控制排放量增長的壓力。環保主義者和貧困國家認為富國到2020年應比1990年水平減少40%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避免嚴重的環境破壞。歐洲聯盟已承諾減排20%,或許30%能。美國只提出削減3%至4%。

對貧困國家氣候援助

富裕國家也討論了「迅速啟動」,每年100億美元,為期三年的計劃來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全球變暖的影響,並改用清潔能源。發展中國家希望看到富裕國家承諾多年的長期氣候援助資金。專家研究報告說,每年將需要數千億美元,發展中國家正在努力建立諸如全球航空稅作為氣候援助穩定的收入來源。

森林問題

一個名為REDD,即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的項目,將支付貧窮國家來保護其森林。但是,目前的草案沒有包括該程序的資金,也沒有減少森林砍伐基準。這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原因。對於這筆錢將如何產生,以及是否會在國家一級或次國家一級進行,意見不一。

承諾監測

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已經將減排指標監測和將面臨可能的制裁涵蓋了發達國家,如果他們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的話。否決《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將在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定中監測其減排,如果他們未能兌現承諾,將面臨可能的制裁。發達國家希望對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量有一種國際性核查,雖然這些國家將不會面臨處罰。但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國家卻表示反對,認為對其主權有潛在的侵犯。

法律框架
對於歐洲、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將在《京都議定書》的配額下,進一步設定新的、更深的減排量。否決《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並仍希望游離在外,很可能與主要發展中國家一起,採取單獨的方案。對於各自在法律義務上承諾減排水平可能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因為發展中國家大國 – 中國和印度 – 不希望在履行其承諾的減排量上受到任何國際條約的約束。他們只願意採取自願的目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鄧正梁:全球暖化的迷思
印度代表:京都議定書躺在「加護病房」
NGO團體抗議氣候會議僵持及限縮民間參與
英王儲:地球正處在危機邊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