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爭建高樓 難解致命火患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央視配樓的一把火,把元宵節之夜的北京城照了個通紅,因消防水槍只能打到60米高度,現場望「火」興歎的消防官兵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座130多米高的大樓燒成一副「骷髏」。央視大火再次引發人們思考,各地爭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同時,如何應對高樓滅火、救援這一世界性難題?是否做出過全面、合理的科學論證?

公共安全專家指出,超高層建築外表風光,但會引發消防安全隱患、地面沉降以及環境、能源、交通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亟待引起高度關注。

爭建高樓之風愈演愈烈

近年來,大陸各地圍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折騰不休,爭建高樓之風愈演愈烈。據消防部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共有高層建築近9.8萬幢,其中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1154幢,並且還在快速增長。北京有超過百米的超高層建築40餘幢。上海擁有高層建築4000多幢,超過百米的超高層建築200多幢。

而上面的這些統計數字還在不斷被刷新,即便在一些二線城市,新式的摩天大樓也正拔地而起。2008年4月15日,廣西柳州市宣佈建西南第一高樓,樓高303米、超過60層。鄭州,會展賓館高280米。與此同時,「東北第一高」「華中第一高」「中原第一高」等也開始陸續閃現。

實驗證明高層逃生率幾乎為零

上海金茂大廈曾做過一個試驗,請一群身強力壯的消防隊員從85層往下跑,最快跑出大廈的一個隊員花了35分鐘。有資料顯示,一座高度為100米的高層建築,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順豎向管井擴散至頂層只需要30秒。

也就是火災高溫引發的「煙囪效應」會使整個大樓頃刻間變成一片火海。這樣算來,高層建築一旦發生火災,人們跑到樓外逃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高樓滅火面臨三大難題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上海市消防局防火專家周美良曾經做出過分析,當前高層建築火災撲救的限制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

一、舉高車輛舉高度限制。國內現有最好的消防舉高車只能達到50多米高,相當於十幾層樓的高度(雖然目前有少數地區配備登高車輛達到80米、100米範圍,但在全國並未普及),對高於其極限高度的樓層被困人員,消防隊員無法利用舉高車輛進行營救,而且利用水槍或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二、消防員登高能力的限制。消防員至少身負20公斤設備攀登,需要消耗大量體力,待到達起火層後會因為體力透支,使戰鬥力下降。

三、登高路徑的限制。當消防電梯電源關閉、舉高車輛達不到起火層高度時,消防員只能選擇沿內部疏散樓梯向上攀登,此時一是受疏散樓梯的防煙性能影響,二是會與向下疏散的人群發生對沖,既影響了人群的疏散速度,又阻礙拖延了消防員的攀登速度。

最近幾年,高層建築火災在世界各地都屢見不鮮。從外表看,高層建築物都是由耐燃材料構成,其實內部可燃物很多,這些材料不僅容易著火,而且燃燒時還會產生大量有毒煙霧。雖然高層建築不會燃燒,但當溫度達到400—500℃時,鋼筋混凝土就會出現裂縫,使強度降低一半左右。此外,高樓內電氣線路縱橫交錯,電器設備眾多,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由於樓高,人員疏散和火災撲救十分困難,往往會造成群死群傷的嚴重後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草根媒體公民記者率先報導央視火災
林綠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苗不紅 : 2009年的第一場火
【熱點互動】央視引火燒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