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維權人士促爭取公民戶籍權利

【大紀元2月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燕青華盛頓報導)中國著名愛滋病維權活動人士萬延海日前以公開信的形式發起了爭取中國公民戶籍權利的動議。

萬延海表示:“希望所有應該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但因為多種原因無法獲得中國戶籍的人們及其家庭、以及中國公民戶籍權利的支持者們,可以聯合起來,共同為我國公民戶籍權利而努力和鬥爭!為此,我們需要組織起來。今發起建立中國公民戶籍權利的組織,希望各界人士予以支持。”

*為沒有戶籍者爭取權利*

萬延海說,這麼做是為了解決自己孩子的戶口問題,但同時也是為了爭取中國土地上成千上萬名沒有戶籍的人們的權利。

萬延海祖籍安徽,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1988年開始就在北京居住,先是在中國政府衛生部門工作,目前擔任北京愛知行研究所所長,從事愛滋病防治、公共衛生和人權工作。

星期一,萬延海在電話上對美國之音介紹說,經過努力,他本人的戶口現在落在了北京市的人才交流中心,但主要是因為沒有房產,他的三歲的孩子戶口的問題就一直得不到解決。

對於以擁有房產、也就是金錢能力作為申請戶口的先決條件,萬延海認為非常不公平、也不道德。萬延海說:“那麼這就意味著甚麼?這就意味著假如你不是一個有錢的人,那你的孩子就不能上戶口,意思就是說你不能生孩子的。”

萬延海介紹說,孩子沒有戶口,給全家都帶來種種不便,比如說,孩子由於沒有戶口就沒有身份證,就不可能申請護照,因此,孩子、乃至全家幾乎就哪也去不了;比如說,他和愛人有出國研究的機會,但是也都放棄了,因為不情願把孩子丟下不管。

*戶口制度難擋社會發展潮流*

同時也是來自安徽、目前在北京工作的程海律師曾經就本人的戶口問題狀告北京市昌平地區政府。程海說,應該戶隨人走,但目前的情況是戶籍並不隨著人的流動而流動,導致幾億人的實際居住和工作地點與戶口所在地根本脫離。

他說,實際上,靠不給正式戶口的方式阻擋進城工作的潮流是沒有多大效用的;想進城的人還是進城了,因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潮流靠戶口制度是阻擋不住的。他說:“我們國家的情況是這樣,有三億人等於是脫離了戶口生活,像我們也是這樣,沒有戶口也照樣遷移;北京一地就有六百萬人沒有戶口。”

香港浸會大學(Baptist University)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主任教授卡博斯坦(Jean Pierre Cabestan,中文名字高敬文)說,中國自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實行的單位和戶籍制度是從前蘇聯那裏倣傚來的,這個制度當初在計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時也有很大的負作用;在城市尚不發達的情況下限制農村人口的湧入可能讓中國的城市不像印度等其他國家那樣出現貧民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眾、尤其是農村人口發展和流動的自由。

在他看來,現行戶籍制度已經很不適應目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他說:“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中國快速的城市化過程,中國現在有將近一半人口住在各個大中小城市裡,現行戶口制度在今後10到15年內很可能就徹底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關鍵詞:中國,戶籍,戶口,萬延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網絡熱傳山東聊城受賄官員名單
「陳光誠又黃又瘦需要盡快治療」
腹瀉便血 中國維權者陳光誠獄中亟需治療
年宵啟市 支聯會開檔籲平反六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