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似無意協助報業對抗經濟衰退

標籤:

【大紀元3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鍾行憲台北10日電)美國國會最近在奧巴馬總統力促下又通過7,870億美元振興經濟方案,但是同樣受到經濟衰退嚴重衝擊的美國報業,似乎無法指望得到奧巴馬政府的任何援助。

最近幾年不斷流失讀者的美國報業,在次貸風暴掀起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後,更由於一度穩定的廣告收入劇減而難以為繼。

出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波士頓地球報」(The Boston Globe)和另外17家日報的「紐約時報公司」,9日宣布以2億2,5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52層總部大樓的21層樓面,以確保有錢償還明年到期的大約3億美元債務。

根據此一交易合約,「紐時公司」將以15年租約租回總共大約75萬平方呎的辦公室,並可選擇在10年內以2億5,000萬美元買回這21層樓。

分析家指出,「紐時公司」在房地產市場低迷不振之際出售總部大樓,顯然是決心平衡資產負債表。若籌不到足夠現金償債,去年底已負債11億美元的該公司將面臨更大風險。

「紐時公司」也暫停支付股東紅利,以便在今年節省大約1億3,300萬美元,還以14%的超高利率向墨西哥億萬富翁史林(Carlos Slim)借貸2億5,000萬美元。

就像所有美國報業公司一樣,「紐時公司」由於更多生意人從幾年前開始把廣告由印刷媒體轉移到成本較低的網際網路而營收銳減。報業公司雖也投入更多資源經營網站吸引更多線上讀者,卻無法藉此獲得足夠收入抵消發行報紙的損失。經濟衰退更使它們雪上加霜。

據報導,「紐時公司」去年的廣告收入流失將近2億6,800萬美元,比2007年減少了13%。

儘管如此,「紐時公司」的情況仍比許多競爭對手好。例如發行「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的「論壇報業公司」(Tribune Co.),已在130億美元的債務壓力下於去年底申請破產保護。

明尼蘇達州「明星論壇報」(Star-Tribune)、發行「新海芬紀錄報」(New Haven Register)等20多家報紙的「紀錄報公司」(Journal Register Co.)、以及去年已無力償債的「費城報業公司」(PhiladelphiaNewspapers LLC)先後跟著尋求破產保護。

創辦於丹佛市的「洛磯山新聞」(Rocky MountainNews),更在距離發行150週年不到兩個月的2月28日向讀者說再見。

發行西岸歷史最久報紙之一的「沙加緬度勤奮者報」(Sacramento Bee)和另外29家日報的「麥克萊契公司」(McClatchy Company),9日宣布裁員1,600人(約占全體員工的15%),並削減高層人員薪資10%以上。

成立於1857年加州淘金熱時期的這家報業公司,已在去年分兩次裁減20%員工,又在上季出現虧損後於2月宣布再降低成本1億1,000萬美元的計畫。

身為美國獨立宣言主要作者的傑佛森總統(ThomasJefferson)曾說:「若要我在有政府而無報紙或有報紙而無政府之間作一抉擇,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但是美國網路報紙「世界網絡日報」(WorldnetDaily )日前指出,積極推動經濟振興方案的奧巴馬政府,似乎對美國報業在經濟衰退下瀕臨崩潰的問題無動於衷。

相關新聞
CNN準備推出電訊服務 爭取報紙客戶
美報業巨頭連告急 洛杉磯時報或成歷史
美報業沉痾難治 專家:生死之秋 需快速因應
報業寒冬 紐時11月印刷和網路版廣告營收雙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