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門古蹟睿友學校見證華僑興學歷史 

人氣: 2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15日電)金門外島金沙鎮碧山村的睿友學校,走過73年的烽火歲月,為縣定古蹟,現在已經成為危樓,縣政府計畫斥資整修,見證華僑捐資興學育才的歷史。

創建於1936年的睿友學校,是從碧山村到南洋經商發跡的陳睿友後代,提撥2萬銀元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返鄉籌建,提供家鄉子弟教育的場所。

地方文史工作者黃振良指出,19 世紀之後,僑民往南洋謀生,在異地接受西洋觀念影響,深知國弱民貧的關鍵在於教育落伍,因此,僑匯除了在家鄉興建閩南傳統大厝、洋樓外,也創辦學校,讓年輕子弟受教育。大陸廈門有眾所皆知陳嘉庚所辦集美學校,金門也有睿友學校的佳話。

捐資興學的陳睿友生於清同治6年、也就是1876 年,為碧山陳氏第17世,幼年隨舅父遠赴南洋謀生當學徒,後來自創金和美商號經營木材生意致富,常感幼年家貧失學之苦,興起辦學啟迪後進的志願。

黃振良表示,陳睿友逝世後由後人實現他的遺志,提撥2萬銀元,委託陳德幸返鄉籌建西洋式建築風格的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佔地2000平方公尺,有禮堂、教室、教師辦公室、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升旗台、廚房、浴廁等,建築物佔地約1/3,第一期主體建築於民國25年竣工,後續工程則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輟。

睿友學校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有高大比例的山頭,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的泥塑主題,兼具中西文化,十分有特色。

學校竣工後,招收碧山及鄰村山后、山前、東珩、東店、西吳、陽宅、田浦、大地等村社兒童就讀,校方並籌募1萬銀元定存在廈門的中國銀行,一概免收學雜等費。

睿友學校與陳嘉庚創辦的廈門集美學校還有淵源,黃振良指出,陳嘉庚補助睿友學校辦學經費及支援師資,睿友校長的聘任需經集美學校董事陳村牧的推介和董事會通過,因此,辦校嚴謹,蜚聲全島。

民國38年國軍進駐金門,全面實施國民教育,學校時續時輟,直到47年安瀾國校建校後,睿友學校校舍一度移作三山村辦公處,後因年久失修而荒廢,2006 年6月13日由金門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

金門縣政府計畫斥資新台幣1100萬元整修,已經委託完成調查研究與修護規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