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針灸治扭傷 變敗血性關節炎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8日訊】(據中廣新聞記者劉怡伶報導)一名小六學生因足踝扭傷,引發瘀青及腫脹,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後卻引發細菌感染,惡化為敗血性關節炎,經過治療後目前仍得倚靠矯正鞋;整形外科醫師提醒類似症狀患者,可以先冰敷後再以溫水熱敷,儘量多休息,如果一定要針灸治療時,也不建議直接在腫脹的部位下針,以免發生感染的機會大增。

成大醫院整形外科醫師何建良表示,這名患者到達成大醫院急診時,體溫高達40.4℃,同時左側足踝因過度腫脹,造成皮膚出現缺血性的水泡,由於右手前臂也接受針灸治療,也出現腫脹及疼痛的情形。

藉由細針抽吸關節液做細胞學染色檢查,發現有大量的革蘭氏陽性菌的感染;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發現,患者在左下肢的脛骨周圍以及足踝關節內有許多不尋常的液體出現。

經過緊急的筋膜切開及引流手術,將關節內的膿液排出,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將病患安排入院,病患的體溫、白血球及發炎指數逐漸回復正常數值,而先前所作的血液及傷口的細菌培養,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經過8個多月的門診追蹤及觀察,左下足踝呈現輕微內彎的狀況,目前仍穿戴矯正鞋治療中。

何醫師說,針灸治療一直是華人用來消腫去瘀的傳統醫療方式之一,但針灸本身仍是一種侵襲性的治療,對於末梢循環障礙,或免疫機能較差的病患,如糖尿病、肝腎功能不良及服用類固醇的病患,在接受針灸治療時,都可能因器具或治療部位消毒不確實,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

他建議如有因外力而造成肢體的腫脹疼痛或瘀血,在受傷後的前3天先冰敷患側,之後以溫毛巾熱敷,盡量多休息,避免勞動,如果仍要接受針灸治療時,也不建議直接在腫脹的部位下針,以免發生感染的機會大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