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托雷式症候群

楊國明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前言

*臨床症狀

這種抽搐症是在西元1885年由法國醫師Dr.Tourette發現。抽搐症其實並不少見,約0.04~0.05% ,主要是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有的症狀甚至會拖到年輕成人初期,出現在男孩子比女孩子的多,比例大概是3:1。最常出現的症狀有:

1.簡單的運動抽搐:不斷的眨眼(誤以為是眼睛疲勞或近視)、扭脖子(不活動一下就覺得全身不對勁)、聳聳肩(總覺得肩膀僵硬)、作鬼臉(不自主的臉部表情)……

2.簡單的聲音抽搐:咳嗽(並未感冒)、清喉嚨聲(總覺得喉嚨癢)、喃喃自語(重複一些無義意的單字或語詞)、擤鼻涕聲(並未感冒)、不斷的發出像狗吠的聲音……

3.複雜的運動抽搐:重複裝飾的行為(梳頭、穿脫衣服、抹化妝品)、聞東西、跳動(躍)、碰東西、學別人的動作所表現的重複行為、猥褻行為(如比中指)……

4.複雜的聲音抽搐::罵髒話(如三字經)、學別人的話所表現的重複言語、鸚鵡式學話……

這些症狀幾乎每天多次出現,常常一陣子明顯,一陣子消失,十分困擾孩子,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有時還不敢去上學,但中間完全沒有抽搐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特別在壓力較大,或情緒不佳時,抽搐的頻率會增加;平時可以自己的力量稍微壓制,讓別人不易發現;睡覺時則抽搐的症狀完全消失。

*致病原因

.神經系統因子:由於有些藥物會改善或惡化抽搐症的症狀,故間接證明它的病因是屬於生物性的,而非教養問題或是心理障礙。目前認為是腦中的解剖位置(基底核)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安)失調所導致。

2.遺傳因子:屬於自體顯性遺傳,父母親一方有抽搐症,則遺傳給孩子的機會大增。而50 % 抽搐症的孩子會同時合併有過動及注意力缺陷症候群;40 % 抽搐症的孩子會同時合併有強迫症。

*治療

1.藥物治療

單靠心理治療或行為矯治,往往是事倍功半或甚至徒勞無功。要讓父母和老師了解,藥物是大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調節,可以盡快恢復大腦內的恆定,且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的指導下,不用過分擔心對藥物產生依賴或副作用,且常須要一段時間的調整藥物與臨床評估才能確定療效與個別體質的差異。

2.心理與行為處理

罹患有抽搐症的孩子,因為大多數在學齡左右發病,而同儕對此疾病又了解不深,常因此而視為毒蛇猛獸(中邪、羊癲瘋、壞孩子故意搗亂……) ,所以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鉅,並會有自信心不足,人際關係疏離等情形。除了讓孩子明白此疾病正確的認知之外,這並不是做錯事的處罰,故給予足夠的包容與同理支持,以建立孩子的自尊及因應挫折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結論

教養這樣的孩子雖然是父母的挑戰,但父母必須有正確的疾病認知,才能用健康的態度來教養自己孩子。目前應從藥物治療來改善其抽搐症狀出現的頻率,讓家長與老師知道孩子還是有進步的空間,且在較少抽搐症狀干擾之下,日常生活及課業都會有顯著的進步,則自信心可以慢慢的建立,若再給與家長、老師心理教育,以支持性包容與同理為主的教育方法為準則,我們就會看見孩子一天一天的好轉,也看見孩子的希望。

文/楊國明(署立台東
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