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香港職工聯盟:簽CEPA衝擊本地就業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台聯今(27日)邀請香港職工聯盟就香港簽署CEPA後對勞工影響經驗談,組織幹事宋治德坦言,CEPA對香港的衝擊不比WTO,但是CEPA只對港資及跨國企業拓展中國業務有利,本地工人卻不能隨資本到處遷移,只能在本地從事低工資職位。

宋治德說,1997年香港回歸,適逢亞洲金融風暴,港經濟自此步入數年的衰退,2003年的SARS衝擊,失業率攀升9%歷史新高。同年7月1日五十萬人大遊行反對23條國家安全的立法,要求董建華下台,北京政府為挽回董的管治危機,紓緩香港經濟,在這背景下而推出CEPA。

港府強調,零關稅的優惠吸引港商企業回港投資,增加就業機會。但其實,香港80年代以來,製造業北移的情況下,香港基本上已没有什麼本地生產,剩下少得可憐的工廠都已萎縮。

經濟學者指出,CEPA降低進入中國內地的門檻,服務業可大舉進軍。但情況不如所願,企業只會聘請國內人士,當內地工人熟練有關工序後,就是港技工失業之時。

部份行業如會計及法律服務等,亦可能出現遷移中國設立事務所,除少數大型企業外,其他小企業可能會放棄香港的業務,造成更多後勤人員失業。

一般香港市民,對於CEPA的基本認識大都會想到「個人遊」計劃。帶動與旅遊相關行業的收益、增值以及就業機會是事實,改善了酒店、飲食及零售行業的就業狀況,但行業工資並没有顯著提升。

宋治德說表示,CEPA只會對港資及跨國企業拓展中國業務更為有利,他們發財同時,本地工人,卻沾不到邊。企業可以跨國投資,工人確不能像資金一樣到處遷移,只能留在香港接受低工資的職位。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香港的CEPA的簽署前後的變化,也就是台ECFA的影子,資方可以跨國經營,勞工卻不能跨國工作。他說,ECFA不適合交給經濟學家、政府一意孤行,呼籲全台勞工不分藍綠,站出來關注ECFA。(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