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口述歷史「濁水溪畔二二八」出版/樟湖之戰 凸顯228抗爭精神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邱燕玲、翁聿煌/綜合報導〕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委託陳儀深教授撰寫的「濁水溪畔二二八:口述歷史訪談錄」昨舉行新書發表會,多位接受口述歷史訪談的二二八家屬也出席;陳儀深表示,這本書除了記載二二八的最後一戰「樟湖之戰」,也呈現出二二八「抗爭」面向,而非過去認為只有「受害」面向。

陳儀深撰寫 走訪雲投等地

包括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前國史館長張炎憲、二二八民軍領導人陳篡地醫師的兒子陳彥文、參與醫治二二八傷患的藥局生陳天成、二二八事件竹山區民兵廖如賓的兒子廖國揚等,昨均出席發表會。

主持這項計畫的陳儀深表示,他從去年7月至今年1月,訪談了雲林縣的斗六、古坑、北港、虎尾、林內及南投縣竹山,重點事件包括虎尾機場被攻佔、竹山青年陣亡、林內仕紳出面講和(繳械 )事件,以及陳篡地率民軍退往古坑樟湖,在桶頭與整編二十一師相戰,及所衍生來自北港、朴子民軍在古坑梅山交界被中國兵伏擊的事件。

陳儀深指出,根據檔案,整編二十一師自認「樟湖之戰」是台灣中部轉為安定的轉捩點,而陳篡地率領的民軍是在4月6日才被一四五旅四三四團驅散,「這真是二二八的最後一戰」。

張炎憲表示,台灣人抗爭是二二八事件最重要的精神,現在馬英九仍不時被二二八家屬嗆聲,主因就是國民黨只認為家屬可憐,卻不承認錯誤,這樣家屬怎可能撫平傷痕?要談和解,一定要了解二二八的精神才可能做到。

喚地緣記憶 基隆徒步追思

另,為追思一九四七年3月8日,基隆要塞部隊配合國軍登陸肅清街頭,造成死傷慘重,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與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昨在基隆舉辦「二二八地緣記憶追思活動」,徒步繞行市區,喚起記憶,希望傳承歷史。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