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堅守祖靈遺訓 太魯閣族夫妻攜手保育清水溪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2日電)「這裡是祖先留傳下來的溪流河谷,是我們太魯閣族代代相傳生活的家園」,花蓮太魯閣族勇士余國權夫妻攜手保育清水溪,堅守祖靈遺訓快樂維護溪谷自然生態。

清水溪位於花蓮縣秀林鄉,發源於中央山脈能高南峰和知亞干山,溪谷擁有急流、深潭和秀麗的峽谷地形,景觀比美太魯閣峽谷,有「小天祥」的美稱。

太魯閣族約於 300年前從南投春陽部落翻山越嶺遷移到花蓮,其中強勢的慕谷慕魚家族就在銅門地區落腳定居開墾,清水溪為太魯閣族人記錄歷史,歷代族人則是抱持敬天畏祖的精神守護溪水。

清水溪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樣,水質清澈見底,溪中的原生種魚蝦類資源相當豐富,從小在銅門村長大的余國權今年已經58歲,他回想以前還是小孩子的年代,那個時候有很多魚、蝦、蟹等,隨便釣、隨便抓都有。

余國權說,大約從民國80年代開始,漸漸有很多平地人到清水溪捕魚、抓蝦,使用惡劣手法導致溪中的魚類和蝦子大量變少。

余國權說,歷代族人都吃溪中的魚蝦,魚蝦從來沒有變少過,但平地人來了大量捕撈,一切都變了。

「他們丟魚餌到溪水後,一大群的蝦子就聚集過來搶食,然後這些人就拿殺蟲劑噴蝦子,蝦子昏倒後再整群撈起來帶去賣」,余國權相當氣憤的描述不肖人士惡劣的抓蝦方法。

清水溪中的各式魚類數量在非法電魚、毒魚下銳減,余國權為保護祖先留傳下來的家園,於民國87年開始展開保護行動,而花蓮縣水產培育所長林鴻桂也在那個時候開始調查清水溪生態遭破壞的情形。

林鴻桂當時入山探勘時,余國權以為又是不肖份子來偷魚。林鴻桂回憶當時的情景表示:「余國權拿著山刀架在胸前作勢阻止,並大聲喝叱不可再破壞祖先留傳的環境,不可以再毒魚」。

余國權與妻子周梅英從那時開始與花蓮水培所合作展開清水溪復育工作,並鼓勵居民成立巡守隊積極進行生態維護工作,至92年5月,花蓮縣府辦理清水溪封溪護魚計畫,歷經2年封溪休養後,魚蝦資源終於恢復舊觀。

余國權接受救生、解說等教育訓練,成為護魚巡守員,每天巡邏河川 2次以上,他與妻子周梅英共同維護清水溪的生態環境,並過著太魯閣族傳統生活方式。

清水溪谷的植物生態資源也很豐富,山區有不少藥草和野菜,周梅英經常採集藥草和野菜,但她總會把根留在土中。

周梅英說:「太魯閣族祖先的遺訓與現在環境生態保護的觀念很像,祖靈教導我們只要拿夠用的就好,而且一定要留根讓植物繼續成長,以後需要時,才不會沒有」。

余國權的家族在79年的歐菲莉颱風中,遇上銅門村土石流災變,有18名親人不幸罹難,陸續又有 8人因傷心過度身亡,他在茫然無助時,與妻子攜手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投入祖先留傳下來的家園保育工作。


花蓮太魯閣族人余國權(左)和妻子周梅英(右)堅守祖訓,攜手維護祖先留傳的清水溪家園,積極投入河川保育和生態保護工作。 // 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