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守護祖靈的手 胡秀蘭傳承太魯閣族編織工藝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3日電)16歲開始學習編織的胡秀蘭遵循太魯閣族傳統,學習織布為自己準備嫁妝,年長後開設工作室致力維繫太魯閣族傳統文化,她認為,彩虹色彩的織布是通往祖靈的橋。

胡秀蘭是在16歲時開始學習織布,「這是太魯閣族的傳統,族裡的女孩子學織布是為自己準備嫁妝,如果織錯會被母親當場剪斷再織」,胡秀蘭從小就在母親的嚴格教導下,為傳統織布手藝打下扎實的基礎。

胡秀蘭在18歲時接受訓練成為職業秀場舞者,遠赴日本表演打拚,當時晚間在秀場表演,白天則是四處觀摩學習日本的手工藝,她說,30年前在日本的那段時間,對於日後色彩敏感度的幫助很大。

「我在秀場打拚約30年,期間到處跑場作秀,也常到國外作秀,那時經常利用作秀空檔的機會,到處學習時尚流行的手工藝」,胡秀蘭在30年的秀場工作期間,並未荒廢自己的手藝,「即使在結婚後,也常在工地秀、喜慶宴會表演的空檔時間,製作小飾品、窗簾磨練手藝」。

胡秀蘭在結婚後成立一間工作室,開始自行創作一些小件工藝品和家飾針織品,逐漸打響知名度,太魯閣族人請她到部落教導編織工法,並成立那都蘭工作室為保存傳統工藝和文化盡一份心力。

她笑著說,「太魯閣女子織布手藝越好,地位就越高,也會成為更多男子渴望追求的對象,沒想到當初學織布的用意,現在竟然變成保存傳統文化這麼崇高的結果」。

「那都蘭工作室的成立讓我和太魯閣族文化、織布手藝重新接軌」,胡秀蘭始終認為,「彩虹色彩的織布是通往祖靈的橋,每次織布的過程都是與母體文化的情感交流」。

胡秀蘭擅長運用傳統織紋、精準色彩搭配和細膩工法,把太魯閣族人的記憶和傳說透過織布來傳承,她說,「這要感謝早期在日本學習的手藝,讓她掌握傳統織布木箱、傳統織布機和現代織布機的技巧」。

「我使用的材質相當多元,工法也很細膩,不擔心作品被模仿,不過卻擔心自己跟不上時代的進步」,胡秀蘭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學習不同織法,持續充實和改進自己的技術。

在這種自我追求卓越的動力下,胡秀蘭於去年獲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頒發傳統工藝師證,肯定胡秀蘭的在傳統工藝技術上的實力。

「織布能力是太魯閣族婦女一生的義務與榮耀,如何在小小菱形的圖紋裡發揮最大的變化,可說是很大的考驗」,胡秀蘭特別強調圖紋和織法的重要性,「婦女們展現自己的創意,設計出屬於家族的菱形圖紋,是守護家族的祖靈眼睛,也是家族的家徽」。

現在胡秀蘭已可織出30多種不同的菱形圖紋,這些多是早期部落婦女留下的圖紋,她也掌握獸齒紋、女子紋面、彩虹橋圖紋和傳統平紋織、斜織紋、菱形織、花織、米粒織與浮織的編織法,並自己創造新的圖紋和織法。

「這正是維繫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的關鍵,傳統織布技藝如果失傳,婦女如果沒辦法織出家族的圖紋,族群的文化和特色就會消失」,胡秀蘭說,傳統編織技藝傳承的重要性就在這裡。

「編織手工藝品需要族人以手工來創作才會有生命,才能夠讓傳統文化延續下去,但現在看到有族人以機器大量製造,不禁感到相當憂慮」,胡秀蘭傳承傳統技藝的決心將更加堅定。


花蓮太魯閣工藝師胡秀蘭的織布工法細膩、色彩搭配精準,且已可織出30餘種菱形圖紋,並自行創造新圖紋和織法,對於保存太魯閣族文化貢獻很大。//中央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