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州大屠殺博物館開館

人氣 12

【大紀元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子茉芝加哥報導)4月19日,位於斯考基市(Skokie)的伊利諾伊州紀念大屠殺博物館及教育中心(Illinois Holocaust Museum & Education Center)舉行了盛大的開館儀式。雖然陰雨連綿,仍然有逾1萬2千餘人參加了開館典禮。亦有眾多各界名流到場致詞,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大屠殺倖存者埃利‧威塞爾(Elie Wiesel),伊州州長派特‧奎恩等;另外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以色列總統佩雷斯,以及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紛紛通過錄像表達了對人權和正義的支持。

這座博物館佔地約65000平方英尺,是美中地區最大的紀念大屠殺博物館,也極有可能成為最後一座在大屠殺倖存者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博物館。之所以選址在斯考基市,一方面是因為二戰後,有眾多倖存者聚居在這裡。另一個直接促成博物館建館的原因是32年前,曾有新納粹分子申請要在斯考基市公園舉行大遊行,這促使倖存者們建立起這座博物館,以教育人們銘記歷史,分清正義與邪惡,抗議民族仇視和種族滅絕。

除了紀念猶太人遭受納粹的迫害和其他歷史上發生的種族滅絕慘案,大屠殺博物館還致力於揭露和制止目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種族仇殺和迫害人權的惡行。館內提供關於達爾富爾(Darfur),柬埔寨紅色高棉大屠殺,和盧旺達大屠殺等的資料。

在開館儀式上,來賓們發表了精彩的演講,高度評價了博物館的歷史意義,並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


圖: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4月19日伊州大屠殺博物館開館儀式上致詞。(攝影:林沖/新唐人)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作為特邀嘉賓發表了演講。他對當年沒有能夠及早參與制止盧安達大屠殺發生表示了深切的悲痛,他表示,人與人是生來就平等的,不應該因為他(她)的種族,信仰,不應該因為他(她)是誰就受到不公平待遇。「對於邪惡,我們一定要將其揭露出來,與其鬥爭到底。大屠殺博物館選址在此,也對美國腹地的民眾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埃利‧威塞爾的到來贏得了全體觀眾數度起立鼓掌。作為大屠殺的倖存者之一,他講述了自己當年的遭遇。「那麼這個世界從過去的悲劇中吸取教訓了嗎?很悲哀地說,沒有。」他引述了當代社會上依然發生的種族滅絕和迫害人權的慘劇,如柬埔寨紅色高棉,達爾富爾,巴爾幹,盧旺達等。

威塞爾呼籲大家,人人都可以,且都應該通過自身的點滴努力發揮作用,「也許一句話,一個祈禱,一個微笑,都會發揮你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對一個群體發生的悲劇實際上應該引發全人類的省思。有的人會說,哦,只是猶太人被屠殺了。事實上,猶太民族被打了一記耳光,那是全人類的尊嚴受到了侮辱。」

美國總統奧巴馬通過錄像對當天的活動表示了支持。他說:「這座博物館幫助我們知道,面對當今世界上仍然存在的許多殘忍和不公,我們能夠做些什麼。面對不人道的行為,我們有責任站出來。」以色列總統佩雷斯也在錄像中說,這段歷史不會被遺忘,不會被漠視,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尊重每個人是人類最起碼的品質。

雖然天氣陰冷,但是到場的上萬名觀眾秩序井然,對前來演講、演出的個人與團體都報以熱烈的掌聲。觀眾中不乏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們是戰爭倖存者,還有許多身著猶太民族服裝的人,攜親朋前來,也有許多青少年,其中不乏很多作為活動的志願者,在現場積極的為觀眾服務。

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個在場的普通民眾,他們都表示,牢記歷史是必要的,從歷史中吸取教訓才可能不重蹈覆轍,人都要有自由生活的權利。他們對正在中國發生的對法輪功的迫害也有所知,並表示,這種不人道的事情不應該在當今的社會存在。

與博物館內上萬人慶祝開館儀式形成鮮明對比,在館外的馬路對面,記者赫然發現竟有十來名新納粹黨人,身穿黑衣,手舉著納粹的旗幟,也在和平示威。這個場景大概只有在美國才會見到。

伊利諾伊州是美國第一個要求學生學習種族屠殺歷史的州。大屠殺博物館預計每年將接納逾25萬學生和遊客,起到重大的教育意義。4月也是紀念大屠殺月,4月19日是1943年華沙猶太人起義反抗納粹迫害66年的紀念日。◇


圖:參加4月19日伊州大屠殺博物館開館儀式的民衆 (攝影:林沖/新唐人)

圖:參加4月19日伊州大屠殺博物館開館儀式的民衆 (攝影:林沖/新唐人)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南京大屠殺70週年 中共冷淡 官媒低調
策劃盧安達大屠殺 三前軍官判無期徒刑
納粹大屠殺經歷者虛構愛情故事
教宗接納否定大屠殺主教重返教會引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