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嘉邑行善團建造第400座橋樑 完工通車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3日電)嘉義市嘉邑行善團建造的第400座橋樑今天完工通車,這座橋在屏東縣霧台鄉大武村,舊橋名是「大武一號橋」,新橋取名「仁棠橋」,是行善團所建最深山、最偏遠的一座水泥橋。

大武一號橋每逢颱風洪水就斷橋,民國94年海棠颱風又沖毀大武一號橋,95年縣政府發包改建時,卻又因為颱風及洪水,橋被沖斷;去年物價上漲,原承包商無法繼續施工,中止契約,剩下一半的工程,縣政府一直發包不出去。

大武村有100戶、400多位居民,斷橋3年多,大武村民要多繞6公里路經霧台村下山,山路不但陡,且一遇雨季或颱風便中斷,讓大武村經常受困。

輔英科技大學護理學院老師王常如及三地門鄉公所志工歸麗卿送愛心麵包到部落時,發現大武村的困境,王常如主動與嘉邑行善團接洽求助,行善團去年11月投入經費和人力接手工程,終於在今天完工通車。

建橋過程中,行善團也拿白米等民生物資送給大武村內的低收入戶,大武村民沙良雄、歐順郎等人因會開挖土機和卡車,他們也到工地協助造橋,獨臂、經營民宿的沙良雄並免費提供民宿給工人居住,沙良雄說,他們等了3年多,沒有什麼比造橋更重要。

今天的通車典禮,屏東縣長曹啟鴻頒發感謝狀給所有造橋的功臣,包括了嘉邑行善團、歸麗卿、王常如、沙良雄和歐順郎等人,歸麗卿和王常如在致詞時感動到哭,她們說,當初只是送麵包到部落,並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沒想到會促成這麼大的工程。

行善團理事長林塗發說,希望新橋蓋好後,沙良雄等大武村民的民宿生意可以再好起來,他也感謝屏東縣長曹啟鴻捐了新台幣3萬元建橋,及所有捐款造橋的人。

他說,目前申請待興建橋樑達96座之多,也歡迎各界共襄盛舉熱心捐獻。

林塗發表示,仁棠橋橋長80公尺、橋寬8公尺、橋高22公尺,結構由嘉邑行善團工程組設計,投入金額近新台幣1000萬元,以預力樑方式興建,預估使用年限達45年以上。

嘉邑行善團今天有100多人上山參加通車典禮,大武村民以排灣族歌舞慶祝通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