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油價近期難以反彈

標籤:

【大紀元5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華盛頓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星期一說,一年來急劇下挫的國際油價正在企穩。但由於產能過剩和大量庫存,全球市場不會在近期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油價難以迅速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John Lipsky)說,國際原油價格近幾個星期的回升表明,全球經濟最急劇的下滑階段正在結束,市場信心正在改善,原油需求的萎縮有望於近期觸底。
       
利普斯基是在羅馬出席G8能源部長會議期間說這番話的。他認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復甦將把全球原油消費推回強勁增長的軌道。他同時指出,由於目前需求反彈並不強烈,同時還存在大量閒置產能和充足庫存,因此原油供應近期不會出現稀缺。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在去年7月達到每桶147美元的頂峰後一路下滑,今年2月跌至每桶34美元的低位。進入5月,油價突破每桶50美元,最近幾天一直在60美元徘徊。彭博新聞社對經濟學家抽樣調查得出的預測中間值是原油價格今年年底前保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上,然後在明年突破60美元。

*油價回升不可避免?*
       
阿瓦納石油公司(Avana Petroleum)首席執行官山姆.馬林認為,未來一年到一年半時間裏,原油價格進一步回升是不可避免的。

「人們都說油價最終會反彈。『最終』當然是個時間界定的問題。在我看來,未來12到18個月裡,油價將不可避免的回升。中國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對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還有印度等主要新興經濟體。這些國家的需求原本就沒有發達國家萎縮得那麼嚴重。需要指出的一點是,2008年油價狂漲的一個主要推動因素是市場投機。今年這個因素將大大削弱。不過,我認為油價在未來一年到一年半內漲到每桶70至90美元是有可能的。」
       
*下行壓力仍存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斯基認為,儘管和去年的劇烈波動相比相比,國際油價現在已經出現企穩跡象,預計近期波幅將繼續收窄。但利普斯基認為,油價的下行壓力仍然存在。這和全球原油需求恢復的小幅度和漸進性有關,而更主要的原因則來自於供應方面。
      
國際能源組織(IEA)本月中旬發佈的月度報告再度把全球原油需求預測下調了3%。該組織估計,歐佩克國家的剩餘產能在今年4月份達到每天630萬桶,超過近年平均水平的兩倍。與此同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經合組織成員國原油庫存目前可以滿足未來62天的需求,大大超過過去5年的平均值53天。
       
利普斯基說,國際原油市場近期不太可能出現供不應求局面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型跨國石油公司並沒有在過去一年裡由於油價急劇下滑而減少投資。他說,這些企業在2008年7月前的上行週期作出大規模資本投資在油價下行期間已經變成沉沒成本(sunk cost),企業別無選擇,只能跟進這些項目。其次,過去一年來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同時也降低了投資成本,部份抵消了低油價對投資動力產生的負面效果。
       
*投資基於長期走勢*

瑞典石油公司Lundin Petroleum的首席執行官阿什利.赫本斯道爾(Ashley Heppenstall)在接受財經媒體CNBC採訪時表示,該公司的投資策略基於原油需求基本面的長期走勢。

他說:「儘管今年第一季度的國際油價僅相當於去年同期的一半,但是我們的現金流仍然實現了同比增長,主要原因是我們第一季度的產量同比增加了22%。我們制定投資策略時考慮的是10年、20年的時間表,所以目前的油價不論是30美元還是150美元,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計劃。我們看到的長期基本面仍然是供不應求。」
       
*注意基本因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利普斯基在羅馬表示,有清楚的證據表明,國際油價的短期劇烈波動不僅威脅全球經濟增長,同時對金融系統的穩定也有破壞作用。但是對於決策者來說,通過直接干預限制油價波動既沒有效果,也缺乏操作性。
       
利普斯基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國決策者的建議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導致油價大幅擺動的基本因素上。在需求方面,政策重心應該是加強本國下游產品價格對市場條件變化的敏感度,使原油需求更為準確地反映來自上游的價格信號。在供應方面,利普斯基認為,制定更加穩定和可預測的投資以及稅收政策對於保障供應至關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油品變貴 分析師:不會跟去年一樣誇張
浮動油價:汽油漲一毛  柴油漲兩毛 
台中油:5/23起 汽油調漲0.1元 柴油漲0.2元
美能源需求攀升  國際油價站穩每桶逾60美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