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磚塊變藝術品 老產業起死回生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勳騰專題報導)紅磚主要用於建築,苗栗縣苑裡鎮曾是紅磚產業重鎮,隨著時代變遷,紅磚已逐步蛻變成磚雕藝術,業者朝觀光休閒經營,打造灣麗磚瓦文物館,讓民眾進一步貼近、認識紅磚,開創紅磚產業新風貌。

苑裡紅磚遠近馳名

苗栗縣苑裡鎮蘊藏豐富適合製磚的風化頁泥岩,早年苑裡鎮磚窯近20家,吸引「大甲磚」業者,紛紛將場區遷移至苑裡鎮。

金良興觀光磚廠負責人易榮昌說,他的父親易森獅在62年間成立苗栗縣第一座紅磚隧道窯,之後苗栗紅磚隧道窯紛紛成立,手工製磚轉型為工業製磚模式,全盛時期苗栗縣紅磚隧道窯約有40多條,苑裡即佔有12家窯廠、16條隧道磚窯,成為苗栗最大紅磚產區,也是全台灣最重要的紅磚產業重鎮。

6、70年代是台灣製磚產業全盛時期,相對的,過多的紅磚生產,開啟削價競爭的熱戰,80年適逢房地產低迷,原料、能源與人力等成本日益增加,加上多元建材加入市場競爭,造成市場需求萎縮。

市場萎縮力求轉型

80至90年間約有4/5的製磚工廠不堪虧損歇業、關廠,許多磚瓦工廠成了廢墟,僅剩幾家慘澹經營,一些業者也苦思產業轉型,除打造自有品牌,也著手朝觀光、藝術創新發展。

裝置藝術展現新貌

「紅磚可以用做建築,也可以形塑成裝置藝術。」經濟部工業局輔導苑裡鎮金良興磚廠從傳統產業創新轉型「製造兼服務業」,成效不錯。

93年行政院文建會輔導成立「灣麗磚瓦文物館」,園區內有磚砌成的風車、巴黎鐵塔等磚雕藝術,一改民眾對磚雕的刻板印象。

有不少旅遊團體,被安排到園區參觀紅磚生產線,透過與紅磚的直接接觸,了解紅磚的防火、隔音、隔熱及耐久、濕吸乾吐等特性,提高對紅磚喜好度。

台灣磚造建築400年以來一直是民眾棲身養護所在,隨著時代演變,紅磚由傳統產業,結合觀光帶來新契機,為紅磚產業注入新的活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