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寶級高身鯝魚 農委會改為非保育類

人氣: 206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4日電)被列為國寶級保育魚類20年的高身鯝魚,被農委會最新修訂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連降三級,成為非保育類;同樣被列為二級保育的鱸鰻,也一併從保育類除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每2年1次修訂「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今年3月間召集學者、專家和保育人士組成的委員會,討論野生動物的保育等級,或是增列、刪減保育名錄。

農委會根據委員會做成的結論,公告自4月1日起,高身鯝魚,從保育類名單中剔除。高身鯝魚,從1989年被列為保育魚類後,一直被列為第一級的瀕臨絕種魚類,因為是台灣特有種,被視為台灣國寶魚。

負責「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的林務局表示,剔除保育名單是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委員會從棲地、數量、和物種各方面打分數,評分結果,認為高身鯝魚,沒有達到保育等級。

林務局在公告中說明,鱸鰻、高身鯝魚在相關單位大力推動封溪護漁及劃設保育區等工作後,無論在台灣東部或南部的溪流,野外族群已明顯大量復甦,特別是鱸鰻。

高身鯝魚被剔除保育名單,學者專家有喜有憂,曾經調查高身鯝魚的台東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劉炯錫說,「這是遲來的正義」,因為高身鯝魚和原住民文化息息相關,如果禁止獵捕,對原住民不公平。

不過,也有學者反對,一位參與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討論的學者表示,過去被視為國寶魚的魚類,一夕間「打入冷宮」,為何轉折這麼大,是過去的認定有問題?還是現在的認定有問題?既然已成事實,最重要的是配套措施。

根據海洋生物博物館調查,高身鯝魚目前僅分布在高屏溪部份支流,及東部少數河川。自1989年起被政府明列為瀕臨絕種需加以特別保育的魚類,但其相關研究則自1920年日人大島氏命名之後,幾乎是一片空白,直到最近才有零星的分佈調查報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