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飆仔暴力 台教育界:根源仍在升學主義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台北報導)近日多起飈車族暴力事件,教育部盼推動「有品運動」,推動學校品德教育,但校園品德教育的推動,是否是問題的根源?新竹自強國中的林建明校長說,從國、高中階段來看,青少年暴力事件背後最大的原因就是台灣升學主義太重。

林建明認為,學校是否落實品德教育,不容易被家長列入選校的評估,家長在評估學校,往往是以升學率來做取捨,而非學校的學生品德好不好,短時間要推動品德教育很難,容易流於宣導式,慶典式的做法。

反觀教育部正研擬免試入學,升高中不須考基本學歷測試,101年實施12年國教後,情況應有所改變。
他強調,升學問題一定要先解決,不然學校根本没有心力做教育的事,能夠照顧的學生也就是中間程度以上;以下的一半的孩子,公立學校没希望,私立學校考1、2分也可以讀,他不在乎又得不到重視及成就感,所以他不把精神於在學業上,自我放棄,師長放棄,整個社會放棄,結果自我放逐。

品德教育的根本在家庭

北市一所國中退休教務主任魏先生說,基本上學校的輔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是彼此的,問題也都不大。85年開始警政單位協尋中輟生專案,讓中輟生都送回學校學習,改善很多,品德教育每個學校也都在做。魏先生說,6歲以前的小孩,父母的應多加注意調整人格行為,定型後有認知是非善惡的準則。

父母也應加入品德教育的行列嗎?在雲林斗六市四湖鄉靠海的一所小學代課老師林宜慧說,偏遠的鄉鎮,師資較缺乏,但教育部下的公文也都會照辦,但解決不了基本上的問題,她做過家庭訪問,發現學生家長很多是吸毒、賭博,而且是當著孩子的面前做,但孩子在没人糾正之前,都以為那是正常的。

林建明校長仍表示,品德教育在學校很難實施,非宣導式的口號唸一唸,階段性任務,是實踐的教育理念,學校永遠有新議題須要配合推動,如閱讀、國防、流感、品德等,也並非都有延續性,學校回過頭來還是教學。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