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民家庭管教嚴 小孩較有責任感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編譯)根據每日科學(ScienceDaily)網站近日的報導,近年移民人口大量增加,這些移民如何適應新的國度成為許多心理學家研究的課題。在美國心理學會出版的「家庭心理學刊」六月特刊中,研究人員發現,家庭成員的關係親密,是移民者成功適應新環境的關鍵因素。此外,對移民華人青少年對家庭的責任感較重,這使得他們有憂鬱症的機會較低。

報導說,加拿大安大略顧爾夫大學(University of Guelph)博士莊蘇珊(Susan S. Chuang)在特刊的序言中表示:「本特刊中的文章研究從世界各角落的家庭與兒童抵達北美、歐洲與以色列的心理情況。這項研究協助我們更加瞭解家庭關係對移民家庭的重大影響。」

特刊中有幾篇文章報導亞裔的家庭情況及他們奮鬥的情形。亞裔在美國是快速成長的少數族群之一,近來的普查資料顯示,美國移民兒童的數量快速增加,約佔兒童人口的20%,預料至2015年,其比率將增加為30%。

這一移民率的激升,顯示越來越多的家庭必須適應新的國家與文化。這些家庭與兒童面臨一連串的挑戰,包括歧視、孤立與財物壓力。

特刊中有一篇探討家庭財務壓力對華人青少年學業的影響。這項研究所涉的444個家庭,大部分的父母是從中國移民到美國。研究發現,瞭解家裡經濟困難的青少年,比起家中財務不受影響者,比較可能出現憂鬱症狀,學校成績也較差。

另有一項研究發現,華人移民中,作母親的比較可能用高度威權方式管教學齡前的子女,與子女的關係比較密切,同時也對子女的期望較高,指導較多。研究發現,威權的管教方式使子女在學習時行為方面的問題較少,整體而言,華裔父母威權管教的程度比研究人員原先想像的高。

另一項研究斷定,華人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比美國父母一致。美國父母比較尊重子女的行為,或許是希望藉此建立孩子的自尊,而華人父母較嚴格的管教,則使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較少。

此外,特刊中一篇文章探討舊金山地區幾百個華人高中生,其家庭責任感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在中國出生的學生比在美國出生的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比較重,可是出現憂鬱症狀的情況較少,這顯示家庭責任感對華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拿大移民部門調整 華裔數百家庭慘遭拆散
華裔、亞裔大家庭看神韻慶新年
帕克中心華人會慶祝七週年
金融危機籠罩下 美國槍殺案頻發 家庭血案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