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水資源 第二代生質燃料急待研發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明尚綜合編譯)生質燃料(biofuel)原本是許多人寄予厚望的抗暖化救星,許多人相信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的過程中,會藉由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加上燃燒這類燃料不會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淨增加,有利於抗暖化,因而被稱為乾淨能源。 然而,隨著需求日益攀升,其負面效應也逐漸顯露。 面對燃料短絀,科學家們正在研擬第二代生質燃料。

生質燃料消耗過多水資源

據四月分《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報告指出,以種植農作物製造生質乙醇的過程中,需要消耗的水是先前估算的三倍。當時的估算,從農場栽培作物到成品生質乙醇, 估計由玉米產生的生質乙醇每加侖約需使用263到784加侖的水。然而,實際的情形發現有的玉米田生產一加侖的乙醇,約需消耗2100加侖的水。水資源消耗量之大,形成另一個水資源耗竭的問題。

位於聖保羅的明尼蘇達大學蘇山旺和他的研究團隊特別針對生質乙醇對水源更精確的估計方法,引用四十一州的詳細數據進行評估。研究發現2007年,從農場種植玉米,到成品生質乙醇全年共消耗8610億加侖的水。

另外,栽種過程中, 部分化學肥料也可能排放到河流,最終對海洋造成污染。

目前,美國每年約生產九十億加侖生質乙醇,很多專家希望增加這個數字,引發關切作物生長過程,水源使用的話題,特別是水源短缺的地區。

生質燃料釋放氧化亞氮助長暖化

種植生質燃料作物會釋放大量的氧化亞氮,氧化亞氮又名「一氧化二氮」,俗稱「笑氣」。在全球暖化問題上,氧化亞氮的名聲雖遠不如二氧化碳,但其溫室效應是同質量後者的二九六倍。氧化亞氮是自然界氮循環(nitrogen cycle)必然產物,但現代農業大量使用富含氮肥料,導致氧化亞氮排放量步步高升。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教授湯森德正在研究人類對氮循環的影響,初步結果顯示氮循環變化的速度、幅度更高於眾所矚目的碳循環。

研發第二代生質燃料

以糧食作物為原料的第一代生質燃料除了助長溫室效應,還會影響糧食市場供需,造成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研究指出,只有利用廢棄農地種植多年生的生質作物,或以回收的植物製造生質燃料,避免破壞生態系或干擾土壤的栽種方式,才能達到真正的「零排放」。

現在學界與業界正全力研發第二代生質燃料,改用廢棄木材或稻、麥、玉米稈、回收乳品等農業廢棄物,期望開創真正具有環保與商業價值的替代性能源。例如,日本靜岡大學教授中崎清彥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高效率的技術由竹子鍊取生物乙醇,既不用擔心和人類競爭糧食,對生態環境也不會造成影響,是極具魅力的生物燃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航完成生質燃料試飛 亞洲首創
美研究:生質燃料可能加速而非減緩全球暖化
聯國專家警告  暖化惡化超出預期
原油價格暴跌  亞洲生質燃料致富夢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