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凱旋:只有消除按權分配才能消除腐敗

標籤:

【大紀元7月4日訊】鄭州須水鎮西崗村經濟適用房土地被開發商建別墅,上海閔行區梅隴鎮一處正在修建的商品樓倒塌,這兩起事件的共同之處,就是背後都有官員的影子。據報導,鄭州開發商大股東的丈夫曾是鄭州國土局領導,二股東的丈夫是項目所在區的警察;而上海開發商的股東有許多是當地鎮政府官員,甚至就是負責房地產事宜的官員。

民營公司由政府官員或由其直系親屬參股,好像是有明文禁止的,因為各級官員不同程度地佔有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當其介入經濟活動,必然會構成權力利益,導致權力干預,從而破壞正常的市場規則和秩序,這應當是人所周知的常識。但事實上,今天的市場經濟中,除了政府部門的利益,又有多少政府官員的個人利益滲透到了其中?尤其是那些以民營為主的行業如小煤礦、房地產和服務業等企業和改制的股份制企業,都有不少官員入股分紅,有的股份純屬「關係股」和「權力股」。這種依附權力和公共資源的企業,如果不是官員能於其中獲利并加以保護這一非市場因素,內外勾結,瘋狂斂財,它不會成為如此暴利和草菅人命的行業,鄭州和上海兩地房地產開發中出現的問題,不過是其中一個例子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官員腐敗濫權、以權謀私早已不是個別現象,全社會對此也已經司空見慣、不以為奇,但迄今為止在社會的表面,至少還把這種現象看成是不能上桌面的潛規則。如今這一潛規則正在制度化與公開化,對於西崗村經濟適用房土地被建別墅的事,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逯軍面對記者質問,說出一番「替誰說話」的雷人語錄。梅隴鎮的官員在房地產公司股東名單上使用自己的真名實姓,不加任何掩飾,標誌著如今一些官員已經肆無忌憚,因為他們已經越來越看清楚,完全可以將個人的腐敗與制度捆綁在一起,而制度也可能會出於無奈,傾力保護自己。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種以權謀私的情形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造成腐敗合法化的局面,而公權力的信任度也將進一步瓦解,目前不斷發生的群體性事件,許多時候其實都是由於公眾不相信政府所致,而所謂市場經濟也會蛻變成完全的權貴經濟,社會不公和貧富差異將會加劇。例如,根據權威部門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中國0.4%的人掌握了70%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而在很大程度上,這種現象的出現正是由於整個社會的資源和財富既不是按需分配,也不是按勞分配,而是按權分配所致。

近日,有中央黨校教授稱黨內監督面臨尷尬局面,認為這同當前經濟高速發展、體制快速轉型、全面對外開放、廉政文化缺失、法律制度機制不完善的中國社會大背景密切相關。但是說實話,如果不能從制度上解決官員的權力來源,我看不到短期內能消除腐敗的前景。社會對改革的支持都是出於一種追求經濟利益的合力,如果普通公眾的經濟利益受到權力的侵害,這一合力就會消失,改革就會走向其反面。

正如對於被社會熱議的湖北宜城市29歲市長周森鋒的任職,公眾之所以多持反對意見,并形成一個新聞熱點,并不是由於周如此年輕就獨當一面,也不完全是由於他上任的程序問題,而是由於他的任命是公眾無權決定的。在我看來,這一熱議體現出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民間共識,那就是權力的來源必須是民主的,只有這樣,官員才會真正對公眾負責。這一問題的提出,乃是堅持改革大業,為形勢所逼出來的思考。改革已經到了這一個分上,只有實現權為民所授,才會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否則,我們只會看到更多的高樓起來,又看到更多的高樓傾塌。

(作者系南京大學教授)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撣塵:十三層樓連根拔的驚天大預兆
陳方:上海倒掉的大樓能砸出多少貪官
十年砍柴:不幸中的萬幸是小概率事件
投書:上海樓房開發商--闕敬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