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各界憂校本驗毒缺周詳考慮

【大紀元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關式明香港報導)港府自去年11月提出具爭議性的立法強制驗毒及自願毒品測試以來,由於建議被批評侵害個人私隱,社會各界的迴響極大,反對聲音不斷,批評方案缺周詳考慮、充滿漏洞、欠缺配套,要求政府押後執行。亦有不少專家及學者認為,毒品測試打擊吸毒的作用可疑。當局昨日表示,會有警察聯絡主任參與計劃,更加深社會各界人士對計劃所引起的疑慮。

靠驗毒打擊吸毒絕不可行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批評計劃倉卒粗疏,斥責政府建議是法西斯式獨裁做法,建議應有多個方案讓學校選擇,教協監事會主席、教育家司徒華表示,只靠驗毒去打擊吸毒絕不可行,因為問題牽扯到家庭、學校生活和結交朋友等等多種問題,需研究吸毒學生的個案,對症下藥,找出原因,才能治本。他建議校方需充實校園生活,改善家庭關係,家長應多關心照顧子女等等。並強調,特別需將教師的工作壓力減少,使其能多接觸和照顧學生,助促溝通。最重要的還是政府需加強執法,掃蕩遊樂場所,堵塞毒品來源,打擊毒販。

教協認為,既然屬自願參與和試驗性質,希望政府能多聽取各方民意,多作討論和諮詢,才考慮實施,並應採多面導向,而非單一方法進行。司徒華表示,驗毒計劃的實施,必須尊重學生的私隱權,學生自願。教育局的自願驗毒計劃列明校長、社工、警方、家長都有可能接觸到驗毒資料,教協反建議最好不在本校驗毒,而是在外面作檢驗,例如指定地點驗毒或健康中心等,學生檢驗後的報告,不是交給校方,是交給選訂的負責人;並限制學校只可要求有合理懷疑的學生參加驗毒計劃。司徒華強調,政府需設計一個完善的跟進計劃,全面地進行。

質疑自願性及私隱保障

剛於本月9日成立的反驗毒計劃學生聯盟,發起「先簽名、後罷課」行動,強烈反對校園自願(強制)驗毒計劃,組織發出的公開信表示,質疑計劃中提到的學生「自願」性及個人私隱的合法保障,計劃是倒行逆施,加深成人與青年間的猜疑,質疑政府提出計劃的程序和手法,有明顯漏洞,並批評政府未有深思熟慮驗毒計劃的細則而急於推行。組織指出,打擊毒品的正途,非以驗毒「治標不治本」的手法,而是堵截毒品之根源,以會解決問題。組織強調,若無法阻止計劃在12月在大埔試行,不排除發起全港大罷課。

資深社工羅健熙表示,現在社會上對校本驗毒的反對聲音不絕,但政府仍沒有任何相應的回覆:「政府投放那麼多資源去做驗毒計劃,又說會做一些檢討工作,但成效仍是未知數。」他批評計劃的實施倉促。他又說,計劃對在校社工亦會增加工作壓力:「有些個案,社工已與吸毒學生建立關係,如計劃一旦推行,會令學生以為社工是為學校進行遊說,迫自己去驗毒,這樣會令本來兩者已建立的良好關係一下子被破壞。」社工的輔導工作,將面對很大的困難。

社工角色將受影響

羅健熙說:「在學校,老師與社工兩者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老師是權威性的;相對社工的角色較親和,多站在學生方面著想。如實施驗毒,會把社工放到學生的對立面,迫學生驗毒,社工的角色將會受影響,對整個學校社工的工作都會有所打擊。」他希望政府在還能解決各種問題的當前,不要強行推出驗毒計劃,把有待解決的問題複雜化。

署理教育局局長陳維安昨日表示,計劃有警察聯絡主任參與,是基於警務處在學校前線取得的資料,有助打擊毒品來源。對於校園驗毒計劃可能會加重老師壓力,陳維安解釋計劃由專責小組負責,不會為老師帶來太多額外工作。未來會繼續諮詢,希望校園驗毒計劃可以如期於年底試行。

早於2003年,有美國大學對76,000名學生進行毒品測試研究顯示,發現學生毒品測試並未能阻嚇學生吸食毒品,亦不能對毒品危險性的觀念構成任何實際幫助。2007年美國兒科學院濫用藥物委員會及學校衛生局發表的研究報告亦指出,全面向中學生推行毒品測試,根本並不可以阻遏吸食毒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父母吸毒8個月男嬰生活處境危險
七成受訪指驗毒是標籤學生
酒井傳攜子參加迷幻派對 瘋狂手舞足蹈
洗心革面做好人反被當局誣陷吸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