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全球貿易量 創1年最大增幅

標籤:

【大紀元8月28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綜合報導〕全球6月貿易量較5月增加二.五%,創去年7月以來最大單月增幅,第二季貿易量也只較前季小幅萎縮○.七%,成為全球經濟走出大蕭條以來最嚴重衰退的最新證據。

由於需求放緩,加上銀行迴避為跨境貿易融資,導致去年最後幾個月全球貿易嚴重萎縮,對日本、德國等大型出口國家的衝擊最為嚴重。不過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 )週三發布的報告,全球5月貿易量雖仍較4月下跌一.四%,但隨著6月貿易量增加,第二季全球貿易只較前季小幅衰退,跌幅遠低於第一季的衰退十一.二%,也優於去年第四季的衰退七.一%。

CPB指出,第二季的全球貿易量,新興亞洲市場的進口增加五%,日本出口也驟增十二.三%,不過展望未來十二個月,貿易量可能仍維持2月以來的向下趨勢,今年將是二戰以來貿易跌幅最大的一年。世界貿易組織(WTO )預估今年全球貿易將萎縮十%。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的首席貿易經濟學家薩法迪(Raed Safadi )表示,經濟正在復甦,不過依舊脆弱。他說,貿易流量增加可能反映廠商不用再掙扎清庫存,以及全球供應鏈又重新連結。

貿易流量復甦,一直是一些依賴出口的大型經濟體恢復成長的主要因素。近十年來多數時間幾乎都是全球最大出口國的德國,第二季經濟成長○.三%,日本經濟亦見成長,在第一季萎縮二十八.八%後,第二季出口成長十二.三%。

即使如此,要貿易流量恢復到危機之前水準仍需要一段時間。全球最大貨櫃船運公司、丹麥的麥斯克集團(A.P. Moller Maersk A/S ),在上週五發布上半年虧損後,表示預期業務疲弱情況將持續到今年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星等16家企業遭控侵權  美貿委會展開調查
泰智庫:日本經濟復甦有利泰日貿易投資
伍凡:中國經濟泡沫的現象與後果
發展中國家種植業者福音——公平貿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