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破產一年後的華爾街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袁野華盛頓報導)雷曼兄弟破產一年後,美國金融業最困難的時刻似乎已經過去,但是借貸成本高昂仍然可能為經濟復甦設置障礙。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應該儘快將重點從拯救銀行業轉移到金融監管改革。

雷曼兄弟一年前宣佈破產後,失去工作的員工抱著個人物品走出雷曼總部的畫面傳遍世界,成為華爾街恐慌的標準照。

一年後,雷曼總部所在地的紐約曼哈頓第七大道上恢復了往日的繁忙。曾經屬於雷曼總部的大樓上,懸掛的是收購了雷曼部份資產的巴克萊銀行招牌。

倫敦經濟學院金融學教授琳達‧岳(Linda Yueh)認為,一年來,隨著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破產、收購、重組以及美國政府上萬億美元的救助行動後,美國金融體系最糟糕的時候已經過去,但危機並未結束。

她說:「政府仍然在對銀行提供支持,銀行仍然在剝離有毒資產。情況穩定了一些,並且出現改善跡象。但我們並不能說危機已經結束。」

過去一年裡,道指從3月的最低點6千5百點上揚到9千多點。美國最大的五家銀行——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富國、美洲銀行在第二季度均創下盈利。實體經濟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陸續出現改善跡象。法國金融服務公司Global Equities的經濟研究主管對路透社表示,人們一年前這個時候最擔心的大蕭條重現所幸沒有發生。

遊戲規則未根本改變

不過,加州金融諮詢服務公司系統風險分析的高級副總裁克里斯托弗‧惠倫(Christopher Whalen)說,雷曼兄弟倒塌一年後,銀行業的去槓桿化仍在繼續,美國政府的金融拯救方案並未能在過去一年裡降低借貸成本。

「每個銀行的經營模式不同。但總體上,大銀行在良性貸款到期後保留現金,因為他們知道改善資產負債表需要這些現金。他們沒有發放更多新貸款。持續萎縮的信貸來源將是復甦的障礙。」

曾經在華爾街投行工作過17年的前投資銀行家威廉‧卡恩(William Cohan)在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採訪時表示,儘管一年前的信心危機已經緩和,但是華爾街的遊戲規則並未出現根本變化。

「我感到非常震驚。華爾街上,除了少了兩三家競爭者、高盛集團這樣的公司賺了更多錢後繼續承擔不應該承擔的風險、美聯儲提供近乎免費的資本之外,我看不到這裡有甚麼其他變化。」

大到不能倒的銀行變得更大

美聯社報導說,截至6月30日,美洲銀行、富國和摩根大通三家銀行持有的國內存款總額達到兩萬三千億美元,占美國國內存款總額的30%,比危機爆發前的2006年提升了大約10個百分點。

彭博新聞援引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話說,原先被認為大到不能倒的銀行正在變得更大。

倫敦經濟學院金融學教授琳達‧岳認為,雷曼兄弟破產的教訓之一是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的失敗對市場產生的震盪不容低估。

「雷曼倒台後,引發了銀行業的系統性崩潰。除了大蕭條外,我們在過去一個世紀裡沒有看到任何一場銀行業恐慌可以與之相比。」

監管應提上議事日程

琳達‧岳認為,在過去的一年裡,美國政府做得更多的是拯救銀行業,而並非改革銀行業。但隨著銀行業進一步出現穩定跡象,監管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她說:「全球經濟結構已經改變。中東和遠東等地區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意味著流動性可以在一個地方產生後在另外一個市場製造資產泡沫。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更新監管措施,改進市場管理模式,我們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必須基於對全球經濟的更好的理解。」

在雷曼兄弟破產一週年之際,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華爾街發表演講時表示,美國政府的救助資金基本上穩定了金融業,但監管改革對於防止類似危機再度發生至關重要。

相關新聞
雷曼倒閉週年將屆 員工氣憤難平 
外電﹕華爾街風暴一週年 依舊追求短利
美小銀行續倒閉 金融危機未結束
台工研院可彎曲超薄喇叭  獲華爾街日報科技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