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海風、池畔,自然空調的家

林黛羚

人氣 1
標籤:

透過家門口的生態池,調節室內外的微氣候,達到降溫效果;再搭配山風與海風,不需要冷氣與電扇,就能享有舒適的涼爽程度了!

從鎮日加班的上班族,變成有機農夫的劉大哥,利用多年景觀設計的經驗,在台東海濱成功打造出平價、生態、舒適,又有綠建築概念的家。

那天晚上,2009年7月7日晚上八點,終於從花蓮趕到台東劉大哥的家,為的是欣賞一年出現不到三次的台東奇景「海上的月亮」,劉大哥說這是今年的第一次,小暑後一、兩天的月亮,又大又圓。

劉大哥已經準備好晚餐,包括從太平洋抓到的龍蝦,超甜!龍蝦肉是有運動的那種肉質,而不是平常吃到的那種塑膠感肉質;還有旗魚生魚片,也是當天抓的,不論是直接吃或配芥末,都完全沒有腥味、非常好吃。另外一道則是清淡水煮麻油雞,雞是劉大哥自己養的放山雞,不吃飼料,只吃剩飯剩菜,難怪肉質緊實不鬆軟。

不過,有菜、有肉、有龍蝦,倒是沒有米飯?當時只覺得怪,但反正菜也夠就不多想了。後來才發現,是有原因的,詳情請繼續看下去囉。

六年前從台中正式移居台東

六年前,正值事業高峰、自我卻一點一滴流失的劉大哥,覺得「夠了」,決定提早退休,把生活的權利,交還給自己。剛好劉大哥有位原住民朋友,老家在台東,他便跟著過來走走看看,因緣際會,看上了這處海岸線旁的靜謐基地,當時基地上除了一間久無人住的房子之外,周邊都是沒有耕作的農田,一塊塊往下延伸到海邊。房子僅完工三、四年而已,狀況還算新,應不須大改造,便買了下來。

整地打造生態池 微氣候有利降溫

他將靠近房子的農田用鏟子固定出更高的土畦,畦內則費功夫的用鋤頭夯實,以便做出生態荷花池。再往海邊一點,就是用來靜置沈澱廢水的過濾池,接收化糞池及洗澡洗手等排出的廢水,在此慢慢沈澱成淨水再排掉。其他的農田則全都讓雜草野放生長,並把除草的責任交給兩隻羊咩咩,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不同地方,以長繩子綁住,讓羊吃該半徑範圍的草。生態池的水氣可以調整家門口前的微氣候,就像安裝了一台大自然空調一樣,不需要電扇、冷氣,待在平台就很涼爽。

透過家門口的生態池,調節室內外的微氣候,達到降溫效果;再搭配山風與海風,不需要冷氣與電扇,就能享有舒適的涼爽程度了!
從鎮日加班的上班族,變成有機農夫的劉大哥,利用多年景觀設計的經驗,在台東海濱成功打造出平價、生態、舒適,又有綠建築概念的家。

那天晚上,2009年7月7日晚上八點,終於從花蓮趕到台東劉大哥的家,為的是欣賞一年出現不到三次的台東奇景「海上的月亮」,劉大哥說這是今年的第一次,小暑後一、兩天的月亮,又大又圓。

劉大哥已經準備好晚餐,包括從太平洋抓到的龍蝦,超甜!龍蝦肉是有運動的那種肉質,而不是平常吃到的那種塑膠感肉質;還有旗魚生魚片,也是當天抓的,不論是直接吃或配芥末,都完全沒有腥味、非常好吃。另外一道則是清淡水煮麻油雞,雞是劉大哥自己養的放山雞,不吃飼料,只吃剩飯剩菜,難怪肉質緊實不鬆軟。

不過,有菜、有肉、有龍蝦,倒是沒有米飯?當時只覺得怪,但反正菜也夠就不多想了。後來才發現,是有原因的,詳情請繼續看下去囉。

六年前從台中正式移居台東

六年前,正值事業高峰、自我卻一點一滴流失的劉大哥,覺得「夠了」,決定提早退休,把生活的權利,交還給自己。剛好劉大哥有位原住民朋友,老家在台東,他便跟著過來走走看看,因緣際會,看上了這處海岸線旁的靜謐基地,當時基地上除了一間久無人住的房子之外,周邊都是沒有耕作的農田,一塊塊往下延伸到海邊。房子僅完工三、四年而已,狀況還算新,應不須大改造,便買了下來。

整地打造生態池 微氣候有利降溫

他將靠近房子的農田用鏟子固定出更高的土畦,畦內則費功夫的用鋤頭夯實,以便做出生態荷花池。再往海邊一點,就是用來靜置沈澱廢水的過濾池,接收化糞池及洗澡洗手等排出的廢水,在此慢慢沈澱成淨水再排掉。其他的農田則全都讓雜草野放生長,並把除草的責任交給兩隻羊咩咩,每隔一段時間,就換不同地方,以長繩子綁住,讓羊吃該半徑範圍的草。生態池的水氣可以調整家門口前的微氣候,就像安裝了一台大自然空調一樣,不需要電扇、冷氣,待在平台就很涼爽。

生態系自然形成 Discovery在自家門口上演

由於整個基地都不再有農藥及化肥的使用,生態池裡面漸漸長出新生命,除了魚、鴨和荷花之外,其他都是自己跑來的。主要是各種青蛙、鳥類,而最神奇的是,竟然還有不知從何處冒出的野生陸龜,也爬過來定居了!池中的草魚專吃孑孓,每隻都吃得又肥又大,難怪整晚都沒被蚊子叮咬。

房子周邊也漸漸冒出果樹嫩芽,多數是吃完隨手丟到土地上、或者鳥兒排泄出來的種子,就這樣,以很自然的方式生長著。當然,基地上也免不了有蛇和老鼠,不過劉大哥養了兩隻狗和一隻貓,遇到蛇,必魯和小虎兩隻狗會先出動防禦,如果真的不行,就輪到貓咪的神掌,劉大哥曾經看到貓咪很神勇的賞一條響尾蛇好幾巴掌,嚇得響尾蛇躲回草叢,不敢再侵犯民宅一步!

串皆室內外的大平台 最常待的生活空間

說到這,不免會覺得這裡好似動物星球頻道真人版,只要坐在門口前的平台上,就可以看到各種即興節目,而平台也是劉大哥平日最常待的地方,農忙完,就望著海,打盹、發呆、閱讀,夜晚或白天,也因此對一年難得的「海上的月亮」瞭若指掌!

房子裡面也有許多劉大哥的巧思,原本房子的客廳是挑高的,劉大哥覺得沒什麼意義,就將它補平,一樓除客廳之外,另一半尚有廚房及客房,廚房也是劉大哥的小小天堂,多少新鮮美食就在這裡誕生。二樓則專屬劉大哥的私空間,書房、臥室,以及可以邊賞景的寬敞衛浴空間。

從原本的白髮蒼蒼變成黑髮+小麥色肌膚

劉大哥因長期日晒,肌膚呈現健康的小麥色,整個人看起來只有四十歲出頭,實際年齡卻五十幾了。「我現在比以前看起來年輕許多,之前每天都要西裝畢挺、工作壓力大,現在雖然務農也會有壓力,但卻是打從心底的喜愛。」問他這幾年來住在這裡,「是否得到什麼生活哲學或人生態度的感想?」他的回答深感我心:「沒有。」

一旦沒有什麼生活哲學,人就是自由的。而這是需要實踐力的。@

摘自 《蓋綠色的房子》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家用品丟與不丟呢?
收納6習慣 輕鬆創造舒適的家
東西捨不得丟的抉擇3要
簡易收納分類法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