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巖:醒腦的「亂子觀」

鄭巖

標籤: ,

【大紀元9月23日訊】亂子,是和諧穩定的對應詞,也叫反義詞。大約是社會出了亂子了,才呼天喊地的吆喝穩定。

亂子,叫起來、聽起來,名聲似乎有點兒不大好。

穩定,一潭死水,微波不興,未必就好。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存在物和結合體,都存在著成、住、壞、滅的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漸變、有驟變、有巨變、也有裂變,就像胎兒在母腹中的躁動。你不想叫他動,他不能不動,這種動,是生命的本能,是生命的能動性。

大的,如社會、如國家,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出亂子」。溫、良、恭、儉、讓的中國人,向來就祈求天神賜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安居樂業。可實際生活偏偏就不,往往是國無寧日,民不聊生、禍不單行。

咋整的?怎麼「亂子」總是頻頻不絕?

夜觀天象,斗轉星移、天怒人怨、人神共憤了。

當前,中國大陸那兒出的那些所謂「亂子」,都是人怨、人憤。人的怨憤的宣洩和迸發分為兩種:人與人的個體衝突、對決、了斷;二是群體抗爭。群體抗爭的說法又有兩種:弱勢群體說是伸張正義的義舉;握有刀兵的掌權者則誣為暴亂,是大亂子。死了那麼多人了,還不算大嗎?如新疆、如西藏、如甕安、如不及細數的此伏彼起的社會動盪紛至沓來……

世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中共的發家史靠製造「亂子」奪權竊政,中共的滅亡史,也必將在自己惡行製造的「亂子」中,把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近讀史、傳一類的書,得到一劑洗心醒腦的良藥,補救了本人的孤陋寡聞。

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的一次叛亂引出的往事。美國建國第十一年,當權者疏於對待建國過程中的有功人員,沒有兌現當年曾經的承諾,在退伍老兵丹尼爾‧謝思的領導下,提出均產廢債,搗毀了一些縣級法院,失敗後,又進行了一段游擊戰爭。這對美國朝野影響很大,暴露了當時鬆散的聯邦制對處理公共事務的無力。當時著名的民主派領袖--後來當上了總統的托瑪斯‧傑弗遜,以公使的身份寓居巴黎,他以興奮的心情給國內的朋友(都是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寫信。細述了他的非同尋常的「亂子觀」。

一信說:「反抗政府的精神有時是非常可貴的,所以我希望它始終生氣勃勃的保持下去。在(政府)不公正時,這種反抗精神將時常加以運用。但是運用,比一點也不運用要好。我喜歡不時發生一次小小的叛亂。它好似大氣中的暴風雨一樣」。

一信說:「人民不可能總是消息靈通的。犯錯誤那部分人的不滿,是與他們對事實誤解的程度成正比例的。在這樣的誤解下,如果他們保持沉默的話,那就是萎靡不振,而萎靡不振就是公眾自由死亡的前兆。」「但願每隔二十年發生一次這樣的叛亂」。

一信說:「自由之樹必須時時用愛國者和暴君的血來澆灌。它是自由之樹的天然肥料」。

一信說:「寧要自由下的危險,也不要奴役下的安靜」。(上引文見(美)梅利爾‧D‧彼得森編,劉祚昌、劉紅鳳譯:《傑弗遜集》,北京三聯出版社1993年9月版)。

今年以來,我每每看到大陸抗暴流血,陳屍街頭的報道,就油然想到托瑪斯‧傑弗遜;DC白宮牆下那尊自由女神跪著,雙臂擎起,把「自由之劍」交給她的誠實的兒子們那精美的大理石浮雕像就浮現在眼前。傑弗遜就是她的一個誠實的兒子!

同時,我也為傑弗遜先生捏一把汗。我慶幸他在那個開闢人類新紀元的動盪歲月托生並來到北美,成為美國歷史上開國元勳--「國父」級的人物。設想,如果他晚生200年,托生在東方的中國大陸,又做了中共的駐法大使,今天,他敢給國內的名人朋友寫出那樣內容的信嗎?對新疆、西藏、甕安、川震、毒奶粉、河南愛滋、山西黑窯……敢吭上那麼一聲微弱細軟的氣兒嗎?不敢,肯定不敢。不要說你當上了下屆的國家主席了,不斃了你,就算你好運了。

傑弗遜,你的關於自由的信箋,必然聚為強光,照亮所有爭取自由人的坦途。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成語典故:眾志成城
和諧社會「紅牆」外的冷酷無情
法國百年品牌羅奇堡 傢具
龍應台新書展現60年傷痛 中共全面封殺龍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