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洛克比空難兇手 美國譴責英國「兩面派」

標籤:

【大紀元9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成英國報導) 上個月,蘇格蘭以人道理由釋放了造成270人死亡的洛克比空難的利比亞籍兇手邁格拉希。但是邁格拉希的獲釋似乎與英國和利比亞之間的經濟利益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美國方面更是指責英國違背當初許下的邁格拉希會在蘇格蘭服完全部刑期的承諾。英美之間的特殊關係可能會因此而受到損害。

美國的官員堅稱,在上個世紀90年代,英國曾經向美國許諾邁格拉希一定會在獄中服完全部刑期。美國前任司法部官員裡夫金(David Rivkin)表示,「這是大多數這裡的人們都沒想到的英國會做出的兩面派行為,我真的想像不出英國在戰後當著美國的面作出的比這更兩面派的行為了」。

美國司法部官員克爾擴(Richard Kolko)表示,司法部「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得到過承諾,邁格拉希會在蘇格蘭服完全部刑期」。這一說法顯然與9月1日英國政府公佈的文件中的說法相左。

事發以來一直沒有就此事公開發表評論的英國首相布朗則否認他在此事中扮演了兩面派的角色,他說「這件事中沒有合謀、沒有掩蓋事實、沒有兩面派、沒有石油交易、沒有企圖指使蘇格蘭的官員、也沒有我對卡扎非上校私下裡的承諾」。

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則承認,媒體披露的他不希望邁格拉希死在獄中的說法是真實的。他承認,「我們不想讓他死在獄中,是的,我們不希望他死在獄中」。

宣佈釋放邁格拉希的蘇格蘭司法大臣麥克阿斯基爾則表示,就英國是否曾經對美國或者利比亞許下過何種承諾,他從倫敦方面的官員那裏得到的建議是互相矛盾的。他說,「我仍然不知道審判前的討論的性質或者英國和利比亞或者其它國家間達成了什麼樣的協議」。

司法大臣:釋放符合英國利益

9月1日,英國政府為了消除有關邁格拉希獲釋牽扯經濟利益的猜想,公佈了部份相關文件。但這些文件的公佈似乎更加加重了人們的懷疑。文件包括英國政府寫給蘇格蘭官員的信件以及蘇格蘭方面監獄、假釋部門的報告和一些醫療方面的建議。

在2007年9月的信件中,英國司法大臣斯特勞同意蘇格蘭政府的建議,認為任何被控對洛克比空難負責的人都不應該被包括在英國和利比亞之間的囚犯轉移協議中。

但是短短三個月後,同年12月19日寫給蘇格蘭司法大臣麥克阿斯基爾的信中,斯特勞表示,他不能確定這種例外,他在信中寫到,「與利比亞人的更廣泛的協商正在達到一個關鍵階段,考慮到聯合王國的壓倒性的利益,我同意,在這一事件中,囚犯轉移協議應該採取標準形式,不提及任何個人」。

英國媒體質疑,是何種英國的利益使得司法大臣在三個月的時間裏改變了主意,而且明知可能會冒犯盟國美國。

斯特勞在這封信中還說,「根據囚犯轉移協議,沒有雙方國家同意,任何囚犯都不能被轉移,從蘇格蘭的監獄中轉移囚犯的任何決定都是蘇格蘭的事」,「考慮到這些條款,我認為沒有必要,也不明智,在協議中加入一個具體的例外,從而損害我們與利比亞廣泛和有益的關係」。

公佈的其它信件還顯示,今年7月和8月間,英國外交部告知蘇格蘭政府,他們沒有向美國承諾邁格拉希會在蘇格蘭的監獄中服完所有刑期。蘇格蘭政府公佈的一份文件還暗示,首相布朗和外交大臣米利班曾經表示,不希望邁格拉希死在蘇格蘭的監獄裡。

石油合同

英國媒體披露,斯特勞改變主意後的第六週,英國石油公司的石油開採合同得到了利比亞政府的批准。媒體分析,斯特勞之所以會改變主意是因為利比亞政府把釋放邁格拉希作為與英國石油談判的籌碼。據報導,這一價值可能高達150億鎊的合同早在2007年5月就已經宣佈了,但是六個月之後仍然沒有得到利比亞政府的批准。

利比亞總統卡扎非的兒子也堅稱,有關邁格拉希獲釋的談判與英國石油公司的合同有關,他稱在石油談判的過程中,他們一直在談論囚犯轉移協議,儘管沒有明確提及邁格拉希,但是雙方心裏都清楚,這一協議針對的對象是他,商業和石油協議都與囚犯轉移協議有關。

英國駐利比亞前任大使達爾頓爵士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示,「沒有人懷疑利比亞需要英國石油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很自信合同會通過,但是最終得到授權的時刻卻是依賴於政治」。

1988年12月21日發生的洛克比空難造成了泛美航空公司PA103航班全部人員以及11名地面人員的死亡,在死亡的270人中,189人是美國人。經過英國和美國聯合調查,確定了利比亞特工邁格拉希是兇手,他在馬爾他把裝有炸彈的行李箱送上飛機。但是此後利比亞一直拒絕交出他,並因此受到國際制裁。

2001年,邁格拉希在中立國荷蘭受審,被判有罪,需要至少服刑27年。他也是本案唯一受到指控的罪犯。洛克比空難是911事件前最大的針對美國的恐怖事件。泛美航空也因為此時受到拖累,在三年後宣佈破產。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限制格達費訪美活動?美國指外交自有規範
格達費將藉出席聯大之便露營紐約 美國頭大
洛克比炸彈客獲釋  傳為英國石油利益
英釋炸彈客 交換石油利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