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政府舉債近「破表」主權評等面臨降級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5日訊】 (大紀元記者林欣怡綜合報導)台灣中央政府明年度舉債破5千億,規模創史上新高,國外信評機構警告,台灣舉債已快「破表」,主權評等面臨降級。對此,有學者認為,一旦遭降級,恐會影響台灣企業海外發債的成本,稅改團體更批評,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將受影響,若政府再不改善,財政部長李述德應為此下台負責。財政部則擬推「中長期財政改革方案」,降低政府舉債額度。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1千2百億風災特別預算,分4年編列,全部舉債支應,其中,明年編490億。此舉讓中央政府明年度舉債規模一舉突破5千億,達到5,150億,創史上新高。

雖台灣主權評等仍為AA級負向,但由於舉債過高,惠譽國際信評估計將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0%,因此最快今年第四季,國家主權評等恐會被降級至AA-。

影響競爭力 稅改聯盟鬱財長下台

對此,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的簡錫堦認為,此將嚴重影響台灣的競爭力。但財政部長李述德竟想拿國有財產和建商做生意,並企圖變買公營事業股票。稅改聯盟強調,帶頭調降富人稅的李述德,應該下台。

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除點名財政部長李述德外,認為主計長石素梅也應下台負責。至於民進黨則主張莫拉克風災特別預算應移撥4年5千億元擴大內需預算支應,而不是擴大舉債。

學者:恐影響台企業海外發債

對此,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指出,舉債上限分為流量和存量。所謂流量,就是每年的舉債不能超過總預算的15%;存量是累積的債務,不能超過GDP的40%。雖然目前這2項都還在額度內,但如果加上新台幣1千2百億的風災特別預算、之前的「4年5千億擴大公共建設特別預算」以及消費券等,這些用特別預算名義所舉債的額度,已經超過年度總預算的15%。

他指出,台灣在95年、96年,預算是正的盈餘。但從97年開始,編列很多預算,都是赤字。雖然台灣政府發債以國內為主,但主權評等代表國家的債信,一旦台灣因為財政赤字而被調降主權評等,恐會增加企業海外發債的成本;換句話說,得要用更高的利率,才能吸引投資人購買。

財政部推出「中長期財政改革方案」

不過財政部指出,收支短差加上借新還舊,約占當年度歲出的14.6%,低於公債法15%的上限;累計債務餘額4兆1,900多億,占前3年GNP平均的33.2%,低於40%的上限;國際比較是除以國內生產毛額GDP,財政部計算結果占34%左右,但惠譽信評算的結果占50%,這是雙方對債務定義的不同,惠譽信評加上了「非營業基金」的規模。

為解決財政赤字持續攀升,財政部研擬推「中長期財政改革方案」,提出債務管理規劃,逐年降低政府舉債額度。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