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劉吳駁火 赤裸裸的權鬥

挺劉人士:「誰在背後搞鬼 劉不是不知」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劉兆玄下台了,下台前夕,劉揆幽幽的告訴另一位國民黨要員道「他終於如願了」,這「他」是誰?劉下台誰最「如願」?指涉對象呼之欲出。

這短短的十六個月,劉兆玄對於「他」的動作頻頻點滴在心頭,今年2月27日在立法院的一次質詢,吳敦義身兼重要黨職,卻對同黨閣揆不假辭色的訓斥「身為行政院長,不會說台語就該學」,是兩人關係暴衝檯面化的開端。當天,吳敦義以「護主」姿態抨擊劉兆玄不該讓馬英九親上火線為CECA辯護的姿態,其實早已牽引出馬吳劉之間極其微妙的三角關係。

*馬吳劉 三角關係很微妙*

劉兆玄為八八水災負起政治責任,雖在8月中已向馬表態,但是其去職真正「拍板」是在9月6日深夜,當晚馬英九親到劉兆玄家中敲定了劉下吳上,這種「夜訪」模式不是第一次,6月8日先一步被馬英九「夜訪」住所的是吳伯雄,那晚定案的是國民黨主席吳下馬上。

一個人的行為經常會形成慣性,將慣性加以統計,很容易得出規律,從規律中真相就會大白。

吳敦義是在9月3日、4日與6日,三度被馬英九徵詢出任新職的意願,這個時間點很清楚描繪出早在6日馬劉會的前三天,馬已經採取行動找人,事實驗證,夜訪的重點在確定劉兆玄走路,而非留人,其理至明。

*劉被鬥倒 提早世代交替*

有趣的是,7日下午四點半劉揆的記者會先開,他說了為自己留點尊嚴的故事,吳敦義稍後在六點也開記者會,卻沒有「對好嘴」,把三度被邀組閣的另一則故事公諸於世,這是什麼用意?以吳的「聰明」,認識他的人不相信是無心之作。

國民黨內的廝殺,一向傳習中國封建宮廷手法,表面溫良恭儉讓好似船過水無痕,底子裡卻是血刃駁火對幹,劉兆玄提早被鬥倒後,吳伯雄繼連戰之後已被「世代交替」,另一個打包的是蕭萬長,上任至今一直待在冰窖裡的他,過去多少可以透過前副手劉兆玄「關照」一下政務,如今不對盤的吳敦義入主後,最後一扇窗戶正式關上。國民黨七十歲世代宣告走入歷史。

馬欽點今年六十一歲的吳敦義搶灘成功,能力、人緣皆高於馬的胡志強,不會沒感覺,但是馬不惜把憲政體制丟進垃圾桶,連戲都懶得演,直接親命彼可取而代之的朱立倫「隨侍」於吳之側,這是誰都看得懂的恐怖平衡,透露馬站在權力高位的高度不安,玩的還是為己謀的拙劣老把戲。

馬英九沒換,等於司機沒變,只是換了車子,這車子還是引擎與變速箱不同廠牌的拼裝車,這車開出去未來將如何?就如劉兆玄離去前的真言,天佑台灣人民!

(自由時報記者彭顯鈞/特稿)吳敦義出任閣揆,據傳背後還有一段黨內力拱吳伯雄出馬穩定政局的情節,若非馬總統不願大權旁落,也許最新的權力佈局並非如此。

劉揆為人孤傲,尤其與立院系統不睦,黨內私下怨懟不止。劉內閣在八八水患中救災不力,民怨輿論沸騰,黨內不僅無人替劉講話,還希望劉「知所進退」。

*盼由老將穩住局面*

災情持續,劉內閣支持度破新低,馬總統聲望也跌到谷底。此時,吳伯雄下鄉勘災,結果在屏東縣,意外發現縣府竟然延遲發放慰助金。

此事立即爆發藍綠口水戰,兩邊各說各話,後來縣府趕緊撥款,國民黨視為一大勝利,在馬、劉低迷之際,此舉被認為扳回一城。

據悉,黨內透過民調,了解劉內閣已難再獲得民眾支持,黨內也很難接受劉內閣續任。情勢如此,有人開始力拱吳伯雄出任「過渡閣揆」。

黨內有人認為,馬總統聲望重創,如何輔選?劉揆若續任,對選情更是雪上加霜!國民黨若無人領軍,「年底三合一選舉,局面難料!」主張由老將穩住馬總統和國民黨。

醞釀過程中,資深黨內人士還透過某位外省籍院長級人士,向馬總統說項,分析箇中利弊得失,希望支持吳伯雄組閣,先挽回頹勢。

不過,吳伯雄「巡視」災區,竟然「意外得分」,看在馬系人馬眼中,解釋為虎視眈眈,想要分權。拱吳伯雄力量約略成形,立即引起馬系人馬顧忌,有人分析,也許因此強化馬任命吳敦義組閣的意念也說不定。

*馬系認吳想分權*

吳敦義、朱立倫出任新職,府方強調「過程由馬總統主導」,其實意在言外。推出「代理人」吳敦義,代表馬親自跳上第一線,獨攬大權,以後只有「馬內閣」,沒有「吳內閣」,也可看出,馬對政治權力的在乎程度,以及只信任少數人的執政格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