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外交官“滞留”美国 情报机构“斗法”升级

标签:

【大纪元2月4日讯】1月31日,美国官方宣布,俄罗斯驻纽约联合国外交使团的一名外交官谢尔盖‧特列契亚科夫决定携同妻女“滞留”美国。由于这是“冷战”结束以来首次发生俄罗斯驻美外交官“叛逃”事件,因而引起各方的格外关注。同一天,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的媒体迅速报道了这一事件。

  外交官神秘出走

  俄罗斯外交部一高级官员日前证实说,特列契亚科夫去年10月携妻子和女儿“不辞而别”,离开了俄罗斯驻联合国外交使团在纽约的驻地。事发之后,俄驻纽约联合国外交使团向美国有关方面提出咨询和交涉,希望能与特列契亚科夫见面,以确认他携妻女“出逃”是否受到外界的胁迫以及他们的人身是否安全,但是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

  “冷战”结束以来,尽管俄美之间不断在间谍与反间谍方面互相较量,但双方人员的“叛逃”已十分罕见。此次作为俄罗斯驻联合国高级外交官的特列契亚科夫在美国“滞留”不归,多年来尚属首次。

  “滞留”充满“悬念”

  特列契亚科夫是俄驻联合国大使拉夫洛夫的得力助手,前途一片光明。因而,他这次突然“滞留”美国多少让人感到有点摸不着头脑。目前,特列契亚科夫是否向美国方面提出政治避难,如果提出政治避难是出于什么原因,还都是“悬念”。俄罗斯驻联合国外交使团的新闻发言人斯别兰斯基说,特列契亚科夫也许是打算在自己的外交官任期结束之际在美国找个工作谋生。如果他真是想留在美国谋生,“滞留”的确是个“捷径”,否则他还要办理方方面面的各种繁杂手续才能得到在美国的居留权。

  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则认为,特列契亚科夫“出逃”十有八九与外国情报机构有牵连。美国方面不仅对特列契亚科夫的“非法移民”行为不持异议,而且协助其躲避俄罗斯方面的查寻。有的美国媒体猜测说,此次“出逃”的特列契亚科夫正是九十年代中期任俄罗斯驻伊朗大使的那个特列契亚科夫。他可以提供美国感兴趣的许多情报。俄罗斯外交部对此予以反驳说,曾任俄驻伊朗大使的特列契亚科夫目前在莫斯科,任俄外交部独联体一司副司长。

  新一轮间谍战

  有关俄驻纽约联合国使团外交官特列契亚科夫“滞留”美国一事如何解决尚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这是俄美情报机构不断“斗法”的一个新回合。

  俄罗斯国外情报局新闻中心负责人拉布索夫认为,按照惯例,关于“出逃者”的情况是不予公布的。此次在时隔3个多月后“披露”特列契亚科夫“出逃”事件并非偶然,美国情报部门肯定自有目的,并且很可能与俄罗斯印刷出版英国前谍报人员理查德‧汤姆林森的《大决裂》一书有关。这本书披露了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局6处的工作程序系统、谍报人员名单等大量机密,因而使英国大为恼火。英国情报部门还认为,俄罗斯的情报部门与这本书有所干系。英美两国情报机构合作关系历来密切,谁能说美国此次公布特列契亚科夫“出逃”事件不是美国刻意在为英国“盟友”出出这口“恶气”而为的呢?


    相关文章
    

  • 史海解秘:我在林彪出逃后的一段经历 (2/3/2001)    
  • 日本禁止外交官收礼 (2/3/2001)    
  • 快报: 俄国外交官叛逃美国 (1/30/2001)    
  • 俄外交官酒后开车撞死加拿大妇女 (1/30/2001)    
  • 第一位女外交官撞响了春天的钟声 (1/28/2001)    
  • 日外交官挪用公款即被免职 (1/25/2001)    
  • 以色列表彰“中国辛德勒” (1/23/2001)    
  • 江氏政府及外交官何时才懂得“羞耻”二字 (1/20/2001)    
  • 林北望: 美外交官的教战手册 (1/18/2001)    
  • 驻美大使李肇星被撤换内幕──中共对美外交“拉关系走后门” (1/17/2001)    
  • 北韩将是外交生手布希的顽强对手 (1/16/2001)    
  • 中国外交官:我是这样被贫铀弹“击中”的 (1/15/2001)    
  • 中俄拟年中结盟共抗美国NMD (1/13/2001)    
  • 瑞典外交官瓦伦伯之迷 (1/13/2001)    
  • 驻蒙外交官:我在林彪出逃后的一段经历 (1/12/2001)    
  • 中国外交官核辐射中毒 (1/11/2001)    
  • 欧洲外交官奴役女佣触目惊心 (1/10/2001)    
  • 巴布亚新几内亚紧急召回一驻澳外交官 (1/9/2001)    
  • 澳外交官获准探视两在老挝被捕的澳人 (1/6/2001)    
  • 美变调劝吁中国改善人权 (12/29/2000)
  • 相关新闻
    澳外交官获准探视两在老挝被捕的澳人
    巴布亚新几内亚紧急召回一驻澳外交官
    欧洲外交官奴役女佣触目惊心
    中国外交官核辐射中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