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鸟”清华留学记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3月9日讯】3月6日,一只铜制92岁的朱鹭将从清华大学起飞,回到哈佛,从而结束了它在中国2个月的“流亡”隐居的生活……

北京青年报报道,在这2个月中,尽管它的老家———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个学生组织为了寻找它已争得不亦乐乎,但它却静静地躲在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头上戴一顶紫报五角星的越南帽子,享受着这一生难得的清闲。

这只铜制大鸟曾长期站立在《哈佛讽刺》古老城堡的尖顶上。许多哈佛学生长期以来把它视为哈佛学术自由、思想活跃的象征。两个月前,大鸟被黑色塑料袋包着,被哈佛学生从美国悄悄地送到清华。

今天,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同学们恋恋不舍地将它抬出那座红楼,在大草坪前将它移交给《哈佛讽刺》董事会的代表、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刘香成先生。在移交仪式上,清华大学的李希光教授说:“哈佛大鸟今天从清华校园飞走了。但是,这只大鸟所象征的智慧、生动、活泼、自由、风趣的精神将留在这里。

大鸟神秘“飞”到清华

2001年1月8日,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接到《华盛顿邮报》北京分社的电话,说有两个《哈佛紫报》(TheHarvardCrimson)的学生来到他们那儿,请他们介绍一个大学里的新闻研究机构,“以便双方进行一些交流。”《华盛顿邮报》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推荐了你们。他们将向你们赠送一只鸟的雕塑。”

第二天,几个同学在清华西门迎来了马特和艾伦———《哈佛紫报》的现任和前任总编。当人高马大的艾伦吃力地从出租车中搬出这只朱鹭雕塑时,清华的同学们吃了一惊。谁也没想到这只鸟会是那么个大家伙!

大鸟大约高1.5米,长长的腿,长长的嘴巴,身上有些绿色的锈迹,戴着一副眼镜,只是没有镜片。

他们说这只大鸟只能在这儿放一段时间,到时会有人取走。清华同学问:“什么人会来取回大鸟?什么时候?”马特笑道:“我也不知道。也许很快,也许几年———反正跟我们没关系了。”

匆匆忙忙送走他们,清华同学都是一脸困惑:“大鸟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鹭”是美国校园幽默的“武器”

经过了解得知,《哈佛紫报》和《哈佛讽刺》(TheLampoon)都是由学生主办的有100多年历史的出版物,不但在哈佛大学,而且在全美都很有影响。前者是一份日报,而后者是一家讽刺、幽默杂志。作为竞争对手,这两家媒体不只是在各自的版面上相互“攻击”,而且也有一些文字之外的动作。而《哈佛讽刺》的象征物朱鹭一直是《哈佛紫报》捉弄对方、彼此嬉戏的重要武器。

早在1909年,当《哈佛讽刺》的所在地“讽刺城堡”竣工之时,他们用铜做了这只朱鹭安放在城堡的屋顶。朱鹭是埃及神话中的灵鸟,代表“透特”月神,具有智慧和渊博的知识。《哈佛讽刺》之所以将它作为自己的象征物,寓意也许就在于此。但不幸的是,从1941年开始,《哈佛紫报》就盯上了它,屡屡将它“偷”走。而更加可气的是,《哈佛紫报》在每次得手之后都得意洋洋地大肆渲染,说朱鹭逃走是不堪《哈佛讽刺》编辑的“虐待”,而他们对“可怜的”朱鹭的“解救”,是正义的人道主义行为,每次都搞得《哈佛讽刺》狼狈不堪。

朱鹭多次失而复得

在所有的“解救”行动中,最令《哈佛紫报》感到自豪的是1953年的那一次。那正是美苏对峙的时期,三个《哈佛紫报》的编辑带着刚偷来的朱鹭跑到纽约的苏联驻联合国使馆。他们冒充《哈佛讽刺》的代表,向苏联大使赠送朱鹭,“表达两个最大的敌对国家大学生之间永久的友谊。”作为友谊的象征,他们请苏联接受这只朱鹭,并把它安置在莫斯科大学的最高处。苏联大使接受了。

1996年,朱鹭再次被偷走。这次“案犯”在现场留下了一张纸条:“朱鹭在我们手里———还是那些嫌疑犯。”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大鸟没有很快返回。《哈佛讽刺》忍无可忍,动用了警察来对付小偷。可惜的是,警察在《哈佛紫报》编辑那儿没有得到什么证据———尽管他们确实是最大的嫌疑犯。此事又一次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注意。

3年以后,一无所获的《哈佛讽刺》放弃了找回朱鹭的努力,做了一只仿制的大鸟放在楼顶上。

起初一切相安无事。《哈佛紫报》对这只鸟似乎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说:“我们不承认这只新朱鹭。我们不会为它浪费时间再搞什么恶作剧游戏。”看来他们的兴趣还是在那个几十年的老朋友身上。一年之后,他们果真又和老朋友“联袂出场”了。

2000年11月18日,在哈佛一个拥挤的体育场里,正当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进行一年一度的校际音乐比赛的时候,《哈佛紫报》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到清华来的马特,冒充是“愤怒的《哈佛讽刺》编辑”,走到正在演奏的耶鲁乐队前面,要求耶鲁立即归还他们的朱鹭。马特说,前一天晚上有个神秘的人给《哈佛紫报》打来电话,透露说朱鹭现在耶鲁手里,耶鲁乐队将在演奏中展出朱鹭。显然,这对哈佛来说是一种耻辱。据《哈佛紫报》报道说,他们立即决定,第二天在《哈佛讽刺》获知此事之前,冒充对方,把朱鹭抢到手。马特后来说:“我们当时衣服穿得太好了,不像是《哈佛讽刺》的人,但我相信耶鲁人还没聪明到能看出这一点。”

耶鲁乐队拿出朱鹭,在自己的支持者面前炫耀了一番,然后立即把它交给了马特。一位耶鲁乐手说,“我们不知道这只大鸟是怎么来的。昨天我们在排练的时候,突然有陌生人把它搬了进来。”

朱鹭来到中国 还享受了“烤鸭”

《哈佛讽刺》立即气冲冲地找到《哈佛紫报》。他们之间达成了一个协议,《哈佛紫报》暂时保留朱鹭,直到数月后《哈佛讽刺》举行125年庆典的时候才归还给他们,但到时需要他们自己去找。《哈佛讽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只好忍气吞声地答应了。

清华国际传播中心的学生黄爱萍曾问马特:“为什么把大鸟送到中国来?”

马特说:“这还是我们校长出的主意。”哈佛校长鲁登斯坦在马特悄悄向他征求意见时说:“干脆送到中国吧。让他们到遥远的中国去找,也好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马特送给黄爱萍一篇新华社消息,上面报道说中国加强对濒危动物朱鹭的保护,使朱鹭从1981年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270只。而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这种鸟类。“看来中国是他最好的家。”马特说。于是这只大鸟越过太平洋,飞到了清华园。尽管他已从《哈佛讽刺》的楼顶上飞走了几十次,但这是他第一次出国,而且是来到了我们中国。

朱鹭首先飞到了白雪覆盖的天安门,在广场上拍照留念,然后按照《哈佛紫报》前任总编艾伦的说法,“这只朱鹭又到王府井的一家餐馆里享受了一顿北京烤鸭”。

在马特和艾伦到清华来的时候,他们题为《为了自由,朱鹭逃往中国》的报道同时在《哈佛紫报》上刊出。其中说朱鹭“为了避免再一次被强迫站在‘讽刺城堡’的房顶上,当听说两家刊物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要将它移交时,它立即逃之夭夭,飞往中国。”

希望朱鹭会想念中国爱它的人们

今年2月的一个深夜,一个越洋电话打到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一个同学的家里,询问大鸟的事。打电话的是刘辛民先生,他毕业于耶鲁大学,现在威斯廉大学任教。他是受《哈佛讽刺》的理事泰德‧维默教授之托来打听大鸟的行踪的(耶鲁人帮哈佛人找到了朱鹭,知道了这一点,耶鲁人可能会非常骄傲)。

“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和电话?”那个同学奇怪地问。“我怎么不知道?”刘辛民先生说,“你的名字和电话在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名单里,已经在全美公布了。哈佛大鸟飞到中国这件事在美国很轰动。”

当这个清华学生通过电子邮件询问马特时,马特却说并没有把他的名字透露给别人。此事蹊跷。

但不管怎么说,朱鹭的主人找到它了。《哈佛讽刺》的电话和邮件一个接一个地过来,急于要让大鸟飞回家园。可爱的朱鹭站在“讽刺城堡”那高高的房顶上,幸福还是不幸福?别人的判断都是不可靠的,此事只能由它自己来评说。但清华的师生们要使它在中国过得快乐。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他们陪着大鸟游览了美丽的清华园。它在大礼堂前倾听隐隐约约的歌声,在大草坪的日晷前认真思考“行胜于言”(也许它只认识那背面的拉丁文),在二校门前,它羞羞答答地提出,要和一位哈尔滨来的漂亮小姑娘照相。9岁的琪琪答应了92岁的朱鹭的请求……

3月25日是《哈佛讽刺》杂志125年庆典,他们的象征物铜制朱鹭也将重新站在《哈佛讽刺》的屋顶上。它在中国两个月的隐居生活和“亲人”在焦急地寻找它的故事,也将在美国的校园内外广为流传……

李希光教授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虽然有些舍不得,但必定它是要回到它自己的家,当朱鹭重新站到《哈佛讽刺》的房顶上,每天迎来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希望它能想到中国,想到清华大学,想到这里爱它的人们……”


    相关文章
    

  • 美国梦碎成电影 《刮痧》倾倒北大人 (3/8/2001)    
  • 人大代表语出惊人:大陆贪污全球数一数二 (3/8/2001)    
  • 气死梁启超之子的伪科学家何祚庥 (3/8/2001)    
  • 制度包庇腐败 大陆官员10年揩油1500亿 (3/7/2001)    
  • “绿色使者”陈琳造访清华 (3/6/2001)    
  • 梅竹赛即将展开 两校新竹市区游行 (3/6/2001)    
  • 清华交大梅竹赛 千对情侣将拥吻 (2/26/2001)    
  • 网络使我如此美丽–网络小姐决赛目击记 (2/26/2001)    
  • 现场图片:北京高校网姐蒋静摘取第二届中国网络小姐桂冠 (2/25/2001)    
  • 骂自由你骂,国还照样出 (2/24/2001)    
  • 一群特殊的学子 — 首批国防定向生 (2/23/2001)    
  • 两美眉当选北京网络小姐 (2/23/2001)    
  • 国情专家胡鞍钢指中共腐败严重 (2/22/2001)    
  • 清大将与大陆五所大学交换学生 (2/6/2001)    
  • 美国考试中心(ETS)将被清华女生告上法庭 (2/5/2001)    
  • 小茨威格:最大邪教之大批判 (2/4/2001)    
  • MPA将成为新的求学热点 (1/21/2001)    
  • 3000万元60位专家 北大清华中科院联手研发中国微电子技术 (1/20/2001)    
  • 伏明霞就读清华暂无意闯港娱乐圈 (1/19/2001)    
  • 中国重点大学综合指标排行榜 清华北大打头阵 (1/18/2001)
  • 相关新闻
    中国重点大学综合指标排行榜 清华北大打头阵
    伏明霞就读清华暂无意闯港娱乐圈
    3000万元60位专家 北大清华中科院联手研发中国微电子技术
    MPA将成为新的求学热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