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石芳瑜

标签:

走在东区的巷子里,远远的,看见一个老朋友,下午五点半,从便利商店走出来,拿着一罐咖啡,大概是天气热,口渴,又或许是等等要加班吧。

我并没有走向前,或是高声大喊。隔着二十五公尺的距离,仔细地看着他,深色的衬衫,有些变化的面孔,穿过树荫,慢慢地走向一栋办公大楼。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过去不是不熟,只是太多年没见,或者是隔得太远,相认反而尴尬或是麻烦。

一相认,客气或热情的人,不免要交代过去这七、八年的生活状况。只是怎么交代?三言两语带过?还是细说从头?遇上不客套或是心情低落的朋友,脸上闪过吃惊却不惊喜的表情,你不免觉得相认多此一举,徒增黯然。

于是,多数的时候,我们选择在不得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打招呼:同时搭上捷运的同节车厢;在同一个餐厅吃饭;逛卖场时推车迎面相遇;走在路上,一抬头正好看到熟悉的面孔,想躲都躲不过……
“啊!大雄!你怎么会在这里?”一般我们会这样开场。

如果他在见到你的三秒钟内,想到了脱身之计,他可能会如此回应:“喔!好久不见,我跟我姐来逛街啊。我姐走到前面去了,不好意思,下次再聊。”圆滑一点的,还会边追着前面的“姐姐”,一边回头向你眨眨眼,做一个打电话的手势。

多年前,我刚刚念完书回到台湾,在公馆过马路时,迎面遇到了我前前任的男朋友。

“李中天!”我惊讶地站在马路中央。他循着叫唤声,看到了我,愣了一下。因为离开台湾太久,见到朋友的惊喜不可言喻。我马上接着说:“喔,我去了美国念书,刚回来没几天。真巧啊!好久不见了。”

不知道他是不是觉得没那么巧,抬头看看前面开始闪动的绿灯号志,只说一句:“我可以过马路了吗?”

我可以过马路了吗?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最残酷的问候语。

那个冬天的夜里,我低着头,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想起诗人歌手丹.佛格伯(Dan Fogelberg)的一首歌《Same Old Lang Syne》,描述着和旧情人在商店里不期而遇。结了帐,他们想坐下来聊聊天,可是却找不到半家小酒馆。于是买了瓶酒,坐在女子的车中,聊起了离别后的生活种种,追忆着过去的天真岁月。

最后的几句歌词写着:“…我看着她的车驶离,那一刻我又回到了学生的时光,我感觉到熟悉的旧伤痛。当我转头走向回家的路,雪开始转成了雨…”

只是这样动人心弦的场景,或许只在歌词里。相遇是否相认,对许多人,始终是个难题。

文章摘自 《方格子圆舞曲》:http://blog.roodo.com/paulineshyr/archives/888453.html
后刊于《中国时报》浮世绘2003/9/5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男女之别
男女之别 人气 12
2010年水晶球丝带图案 象征勇气
每日退党团队声明精选(2009/12/30)
“候鸟家庭” 网路系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