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季节交替渔池翻腾作用易造成鱼群暴毙

人气: 39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时序进入秋季,水温变化加大,养殖鱼池容易产生翻腾(转)作用,导致鱼群缺氧暴毙,桃园县政府环境保护局根据最近接获的民众陈情和报案,呼吁养殖业者应多加注意,避免造成财物损失。

桃园环保局稽查科长陈永信指出,所谓翻腾作用是因为水温变化过大,造成密度不同水层移动,使得溶氧量较高的表层水下沉,这种现象会使渔池水中的溶氧量急遽下降,导致鱼群缺氧暴毙。

陈永信科长指出,龙潭乡民生渔池发生鱼群暴毙,桃园环保局采取鱼体送农发处动物防疫所检验。动物防疫所立即进行分析,环保局在暴毙鱼体肠道发现有大量藻类,推断鱼只在死亡前已吞食大量藻类,显示该鱼池藻类已大量繁殖逐渐呈现优养化趋势,若不加速进行鱼池换水作业,会造成更多鱼只暴毙,环保局立即通知渔池饲主进行换水,防止鱼只因缺氧持续死亡。

陈永信科长指出,水中溶氧含量与鱼类生殖与栖息有密切关系。一般河川溶氧低于3.0mg/L时,即会导致鱼只死亡,只剩下较容易生存的吴郭鱼及大肚鱼还能存活较长的时间。一旦 溶氧量低于2.0mg/L时,大多数鱼类已不能生存。因此,要维持鱼类良好栖息环境,水中溶氧量至少需高达5.0mg/L以上。而水中的溶氧量常被视为水质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

时序已进入秋冬交替季,水温常因季节产生翻腾作用亦导致鱼群缺氧暴毙。环保局特别提醒辖内养殖业者在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防范这一现象,以免造成财物损失。

环保小辞典:翻腾作用:湖泊、池塘或海洋,于春秋两季因水温变化而造成水的密度不同,使得表层水下沉与底层水混合,形成水层上下循环;这种现象特别常发生于冬季会结冰的湖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