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组图:【圣迹亭】文化资产完美呈现

人气: 66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2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宋顺澈台湾台北报导) 树人家商旁的“潭底公园”内,有一座138年历史的圣迹亭,台北县政府在94年4月登录为历史建筑,之前因年代久远,遭地震与风雨损坏,导致主体倾斜,基于维护文化资产重要性,以及考量历史建筑结构安全性,县府与公所合力在今年初进行修复工程,并于6月完工,欢迎民众利用周休、假日前往树林“潭底公园”认识珍贵的文化资产。

还可以顺道前往备内街69之1号的庇护农场,这里有几千种相当珍贵的花草植物,让您大开眼界,而闻名全省登山界的大同山青龙岭就在附近,有产业道路,汽机车道可以直接开往山顶,瞭望整个大台北盆地,相当壮观,台北101也看得见。另外还有几个相当著名的景点都在附近呈现。。

修复完成的“圣迹亭”,周边增设夜间照明,并设有国语、台语、客语、英语与日语等5种语音导览解说系统,让民众可以更亲近、认识文化资产的历史价值与意义。此外,还设计“祈愿绘马挂”,民众可随兴自备许愿卡前往吊挂、祈福。

文化局说明:民间圣迹亭的设置,源自尊崇汉字发明者仓颉而延伸发展出敬惜字纸的信仰产物。树林“圣迹亭”是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由地方士绅简炼发起兴建,又名“惜字亭”、“敬圣亭”,早期,凡是衙署、学校、城池、街庄等多设“圣迹亭”,将废弃字纸收集于炉亭内,焚烧后收集纸灰,美其名为“圣迹”,并盛于容器中,置于创字先师-仓颉牌位前,再择吉日祭祀后放流四海,即所谓“送圣迹”,藉以祈求读书有成、功成名就。

树林“圣迹亭”主结构体为砖造与灰塑,共分三层,上方之亭顶与炉顶呈八角形,以喻八卦之意,另设排放焚烧产生热烟的葫芦形烟囱;下方则为四角,亭底为承贮纸灰处,开口在背面;亭身为焚烧字纸,开口向前;“圣迹亭”装饰蕴含许多隐喻、深意,亭顶葫芦象征阴阳和合、生生不息,有祈福意涵;亭身水车堵垛头装饰如意云纹,中央置镇邪避凶的狮子泥塑;亭底“熏烟缭绕的香炉”、“四季平安”泥塑装饰,则具吉祥象征。

文化局表示,台北县内还有林本源园邸的惜字亭(公元1893年)、泰山明志书院的敬文亭(公元1874)与新庄文昌祠惜字亭(公元1875年),唯有树林“圣迹亭”,是单独以“圣迹亭”登录为文化资产,对文化资产有兴趣的民众,不妨规划一趟台北县敬字惜纸与建筑艺术踏查之旅,品味科举时代文人墨客彰显文风的氛围。


完美呈现的树林圣迹亭是北县府登录的文化资产。(摄影:宋顺澈 / 大纪元)


山佳信和街底的盖淡坑矿坑遗址记录着往昔矿坑的一切以及文物。(摄影:宋顺澈 / 大纪元)


树林文化采风主要景点导览图。(摄影:宋顺澈 / 大纪元)


潭底公园的凉亭诗情画意。(摄影:宋顺澈 / 大纪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