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客庄生活世界发声 国际志工社区展活力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3月31日报导】《逐梦客庄系列-志工篇》(中央社记者黄彦瑜新竹31日电)“Mas带来欢笑,也改变大家对外国人的印象!”谈起在社区当志工的泰籍大学生Mas,苗栗姜麻园故乡营造产业观光协会理事长刘秋玟很赞赏。她说,行销客庄,生活就是最好宣传!

过去,常听到台湾志工前往偏远国家服务,但其实,反向交流也是另一种体验。这些来自异国的大学生不仅协助台湾农村走向国际,也让台湾向世界发声。

去年,国际经济商管学生会 (AIESEC)交大分会与交大就业与升学辅导组,导入来自香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8名海外大学生,深入竹苗地区5个各具特色的社区担任志工,姜麻园就是其中之一。

位于苗栗县大湖乡栗林村的姜麻园,盛产生姜,原是纯朴的客家农村,后来转型为休闲农业区,由于客家人称“姜”为“姜麻”,于是以“姜麻园”命名。

谈起当初接触国际志工的经验,刘秋玟说,真的是半信半疑,像她哥哥就曾质疑,“泰国人的英文有比台湾人好吗?”毕竟,社区居民对东南亚的印象多停留在外劳,但一见到皮肤白晢、中泰混血、曾在美国念高中、日本念大学的Mas,大家直呼美丽,刘秋玟说,“Mas比我们都有国际观!”

刘秋玟安排Mas住在自家经营的民宿里,由于 Mas不会说中文,两人想尽办法沟通,各种肢体语言、纸笔全派上用处,“刚开始一直努力讲英文,真的是用脑过度!”

虽然语言不通,但Mas很快抓到诀窍,来台3个多月,也能听、说一些中文和客家话,当社区居民开心地聊天时,Mas也很融入,听到熟悉的名字,她会认真地关心这人的近况。

刘秋玟说,“感觉Mas就像家里的一份子,大家仿佛认识很久了”。即使碰到只会说客家话的老人,Mas也能用她的方式沟通,“老人家都很喜欢和她聊天”。而和大伙吃饭喝酒时,被一旁朋友起哄灌酒,Mas还会撒娇地用客家话、国语夹杂大叫“阿婆,救我!”

Mas在社区的工作主要是教小朋友英文、写部落格和做翻译。不过,刘秋玟认为,除了制式的工作内容,大家一起生活的经验才是这些国际志工带给社区最大的礼物。

她说,“Mas很上道!”,总是保持笑容,尽情融入,没有架子,一点都不扭捏,不论小孩、年轻人或是老人家都很喜欢她。Mas的活力感染了大家,“她为社区带来欢笑!”

去年12月19日来到台湾的Mas,目前还待在姜麻园。来台湾前,她对客家族群没什么概念。而这次客庄生活的经验,让她感受浓浓的人情味,她最爱的食物,就是姜丝炒大肠和擂茶,上次回泰国时,她还特地带了一些擂茶回家当伴手礼。

另外,客庄民宿的经验也让她大力赞赏。她在部落格里放上一张张民宿照片,她说,她一直认为homestay意指和外国家庭一起生活,但在台湾,指的却是bed and breakfast,住民宿不仅可以认识当地人,价钱比饭店便宜,甚至可以享受更好的品质,而且因为是当地居民经营,还可以提供许多旅游建议,很值得推荐。

除了Mas,姜麻园也接待另一名在马来西亚念书的印尼大学生Yohan。谈起已回到家乡的Yohan,刘秋玟也是大力称赞。

她说,有一回Yohan坐错车迷路,在车站打电话给她,口气却一点都不惶恐,让她对Yohan镇定的表现留下深刻印象。她认为,没有压力但又认真的学习态度,让这些国际志工尽情享受台湾生活,“正因为轻松,反而学得更多。”

在台湾待了60天,Yohan也在部落格里纪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仅第一次尝到客家美食水晶饺,也交到许多好朋友、学会姜的料理、体验农场生活,还逛夜市,吃了大湖著名的草莓冰淇淋、草莓香肠、草莓扛丸等,逗趣的文字与照片,精彩呈现客庄快乐时光。

另外,位于新竹县北埔乡的大湖地区也加入国际志工计划。大湖地区农村综合发展促进会总干事林增家说,当地90%以上是客家人,是“不山不市”(不靠山也不靠市)的偏远地区,人口外流相当严重。不过,僻静而未遭破坏的农村景致,反而成为另一种魅力。

林增家表示,首次造访大湖地区的国际志工是来自新加坡的罗宛菁,由于宛菁会说中文,沟通没问题。而宛菁的父亲虽是客家人,但宛菁不会讲客家话,只会讲广东话。在大湖地区期间,宛菁协助建置英文网站,只可惜,因为一些前置作业问题,宛菁待在社区的时间太短。不过,宛菁的造访已让林增家对国际志工计划充满信心,他说,“4月份还有1名马来西亚女生要来大湖地区!”

Mas、Yohan、宛菁等国际志工不仅拓展社区居民的视野,也改变台湾大学生的想法。负责Mas在台接洽事宜的交大外文系二年级学生李佳颖说,Mas语言完全不通,却只身来台湾,真的很勇敢,让她佩服。她说,她以前也不认识姜麻园,透过国际志工活动,让她重新认识台湾的客庄农村。

AIESEC交大分会会长许家豪表示,过去国际学生来台湾多是到竹科厂商实习,这次安排到农村社区服务,让外国学生了解台湾不只有科技,也有多元文化。

另一方面,透过这些国际志工的眼光,也让人重新反思台湾的特色。

从半信半疑到接纳融入,这些各具特色的客庄社区透过外国志工,重新认识自己的土地,而这些外国大学生所写的精彩英文部落格,更成为社区向国际发声的最佳管道。国际志工们在社区教英文、帮忙翻译,但其实,就像刘秋玟所说的:行销客庄,生活,就是最好的宣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