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深耕兰花盛名播 牛记农场抢进文创市场

人气: 21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淑闵台北7日电)父子档携手打造的牛记农场是台湾兰花王国产业典范,30多年来栽培经验根基深厚,不仅内销量最大、外销美日韩,也拓展海外投资,如今更藉开发文创商品,让产值倍增。

台湾兰花每年外销 1亿多株,全球称冠;而全台内销量最大的兰花业者“牛记农场”的故事,更早已成为台湾兰花产业的经典故事,由原本不懂兰花、在美国飞机公司担任技师的吴明助,因兴趣启蒙,一头栽入打造而成。

投注30多年岁月,与其称之为传奇,不如说是父子两代不计心力与岁月的付出,扎稳栽培兰花技术的根,才成就现况。在重技术、重资本的兰花产业里,绝非单纯“烧钱”,就可以成就一片天。

与父亲吴明助携手发展牛记农场的吴柏宏说,“研发工作做了多久才创业销售?其实应该说是30多年来,从没停止过研发”。

从小学就参与兰花栽培的吴柏宏指出,牛记农场前身为牛记兰园,创于1979年,一年营业额新台币1、200万元,扣除占一半的成本,仅够当时一家生活。

牛记的关键发展技术在于能让一年仅春季产花,变成全年产花。

吴柏宏回忆,父亲一手设计台湾首座平地冷房气温调控系统,结果证明,其他业者花钱向日本购置设施行不通,自己打造的才行得通,让牛记农场可以全年产出兰花。

何以花大钱向日本购入设施行不通?他说,日本气候与台湾不同,其设备是顺应日本气候研发设计,在较湿热的台湾,当然行不通。

温控设施的诞生也经历一段调整,并非硬体完成,就一路顺畅;但也因此,牛记农场有了独门的量产栽培技术,买不到的软体经验,都在父子俩身上。

吴柏宏说,父亲就曾向台糖糖研所及中兴大学请益,将冷气效率调高到120坪使用60吨冷冻吨后,才发挥温控产花效力。

他说,此后,苗移入冷房后,约 5个月就可以开花;再分批进行,达成全年产出目标;接着2到3年营业额每年成长 1倍。

吴柏宏说,牛记农场成为内销最大兰花产地,是因为10多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外销不好做,才把部分转为内销。

技术突破后,迎接牛记农场的另一项挑战是市场拓销。

吴柏宏说,由中央与台南县政府合资,台南县府结合全台市占率达40%台南兰花产业打造的“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及自2006年起举办的“台湾国际兰展”,提供牛记农场与其他兰花业者一个向全球市场宣传、打知名度的平台与机会。

他举例,今年台湾国际兰展前,牛记农场就与很多业者洽商,新接订单包括为摩洛哥皇室兰花温室供花。

吴柏宏强调,多数兰花业者不可能自己向全球市场宣传,与美商松井兰业年产600万株兰苗相比,台湾业者规模太小;政府设立专属园区让厂商进驻,加上每年办国际展,让牛记农场从2001年起遇到的能见度瓶颈得以突破。

现在的牛记农场经营触角已兼顾海内外,公司及产品都已多元化经营。吴柏宏表示,现在一年营业额1.2亿元,其中7成外销(美、日、韩),3成内销;外销的7成经由贸易商售出,3成自行销售。

牛记农场现在依海内外市场与功能,设立多家公司,包含负责外销的牛记兰花种苗场,负责研发与生产种苗的宏良甫科技生物公司,负责外销用种苗生产的牛记兰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除了2006年底投资美商TopOrchids外,去年国际兰展后,牛记农场再与日商白水名兰合资在日本九州设立白水名兰OX株式会社。

牛记农场也参与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的营运管理,出资20%与另4家公司合资设立台湾兰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园区,并促成园区向马来西亚发展,在马来西亚仿效台湾做法,打造大型温室复合式园区。

现在是台大园艺学系博士候选人的吴柏宏强调,尽管每年营业额仍有 20%成长,然而兰花每1000坪要投资3000万元,要响应政府的产业产值倍增计划,光靠兰花本业难以达成;因此牛记农场半年来开发30多件文创产品,藉以提高附加价值。

他举例,包含文具用品、手机吊饰、公仔及漆器等,并委由台湾金属工业研究所在兰花上镀金,生产特殊的黄金兰花;期望透过高附加价值商品的多元开发,提高兰花产业附加价值与总产值。

评论